第3章 路边的黑影

赵凯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打着一盏马灯,正朝这边走来,是那位热心的村主任。

“赵放映员,还没走呐?”村主任走到近前,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他憨厚朴实的脸庞,带着几分歉意,“收拾得怎么样了?”

“刚弄好。”赵凯拍了拍推车上的东西,笑了笑。

村主任叹了口气:“哎,是我们招待不周,让你忙活到这么晚。”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对了,赵放映员,跟你说个事儿。”

“咱们这电影啊,按计划是要放三天的。今天才是第一天,还有两场要放。”

“你看这发电机……”村主任指了指不远处那个被帆布盖着的大家伙,“这玩意儿死沉死沉的,得好几个人才能抬得动,来回搬腾也太费事了。”

“所以你看,能不能就先放我们村里?等明天晚上最后一场放完了,你再一起带走?”

赵凯闻言,点了点头。这确实是实情,那台老式柴油发电机绝对是个体力活,一个人根本弄不动。

而且系统虽然让他掌握了放映机的操作维护,但对于发电机的知识,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行,没问题。”赵凯爽快地答应了,“那就麻烦村里先照看着了。”

“哎,这说的哪里话!”村主任脸上露出笑容,“应该的,应该的!我们还得谢谢你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精神食粮呢!”

他又说道:“天太晚了,这乡下的路不好走。我让民兵队的两个后生送你到大路口,从那儿回城就快多了。”

赵凯没有拒绝这份好意,道了声谢。

很快,两个穿着朴素、身板硬朗的年轻民兵走了过来,接过赵凯的小推车。村主任又叮嘱了几句注意安全的话,便和赵凯道别,提着马灯也回家去了。

赵凯跟着两个民兵,离开了空旷的场院,沿着蜿蜒的土路向村外走去。

推车的轮子在不太平整的路面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划破了深夜的寂静。

夜风渐起,带着田野里泥土和草木混合的气息,也带来了一丝凉意。赵凯紧了紧身上的薄外套,感觉有些冷。

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村主任所说的大路口。这条路明显要宽阔平整一些,虽然依旧是土路,但看起来能让车辆通行。

“赵放映员,送到这儿就行了。”其中一个民兵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依稀可见的路基轮廓说道,“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大概一两里地,就能上柏油路了,到时候就好走了。”

“辛苦两位了。”赵凯诚恳地道谢。

“不客气,应该的。”另一个民兵憨厚地笑了笑,“那你路上慢点,注意安全。”

两个民兵将推车交给赵凯,便转身沿着来路返回村子,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现在,只剩下赵凯一个人,和一辆装载着放映器材的小推车,立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乡间土路上。

虽然卸下了沉重的发电机,但这堆器材加上推车本身,分量依旧不轻。更何况这土路坑洼不平,推起来相当费力。

赵凯辨认了一下方向,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推车把手,开始缓缓前行。

月光如水银泻地,将前方的道路照亮,也拉长了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

四周是无边的田野,偶尔能听到几声不知名的虫鸣,更远处,似乎还有河流潺潺的水声。

夜越来越深,气温也降得更低了。寒意顺着衣襟的缝隙钻进来,让赵凯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他停下脚步,从推车的空隙里翻找出自己的另一件外套——一件略显陈旧但还算厚实的蓝色工装外套,这是放映员的工作服之一。

他将外套披在身上,顿时感觉暖和了不少。刚系好扣子,准备继续赶路,眼角的余光却忽然瞥见路边不远处的玉米地里,似乎有个黑色的影子晃动了一下。

这片玉米已经长得很高了,差不多有一人多高,密密麻麻的,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夜风吹过,玉米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

是风吹动了玉米杆?还是……什么小动物?

赵凯心里嘀咕了一句,并没有太在意。这荒郊野外的,有几只野猫野兔也很正常。

他重新推起车子,往前走了几步。

可就在这时,那个黑影……又动了!而且,这一次的动作幅度更大,似乎还伴随着一阵窸窸窣窣的、衣物摩擦玉米叶的声音。

赵凯猛地停下脚步,心脏不由自主地漏跳了一拍。他眯起眼睛,借着皎洁的月光,努力向那片玉米地望去。

他看到玉米地里窜出一个黑影,朝着自己走过来,同时一个带着几分威严的声音响起:

“同志,你好。请问,您是本地人吗?”

声音不高,但字正腔圆,带着一股北方口音。

赵凯眯起眼睛,打开手电,往前面一照。

只见一个约莫二十多岁的青年在他面前站定,国字脸,浓眉大眼,眼神锐利,穿着一身略显陈旧但十分整洁的蓝色干部服,嘴角紧抿,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

然而,当赵凯看清对方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尤其是那双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时,脑子里“轰”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

这……这不是……

这不是电视剧《南来北往》里的老刑警,马魁吗?!此时的他,比剧里年轻不少。

赵凯使劲眨了眨眼,以为自己因为穿越的后遗症出现了幻觉。

没错!就是他!虽然比荧幕上看起来年轻一些,也更严肃一些,但那标志性的国字脸,那锐利的眼神,绝对不会错!

马魁……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还主动跟自己搭话?

难道……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情满四合院》的世界?

一瞬间,无数的念头如同惊涛骇浪般涌过赵凯的脑海。

赵凯压下心头的思绪,定了定神,回答道:“我是本地人,同志,你有什么事吗?”

那青年似乎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个略显腼腆的笑容,带着几分如释重负。

他向前一步,从上衣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红色封皮的小本子,郑重地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