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调谐
- 创意行为:存在即答案
- (美)里克·鲁宾
- 1704字
- 2025-04-16 10:09:36
把宇宙想象成恒久的、创造性的发生。
树木开花。
细胞增殖。
江河分出新的支流。
创造的能量在世界里跃动,这个星球上所有存在的事物,都由这种能量驱动。
宇宙在发生着,万事万物都在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它们都在代表宇宙运转,以自己的方式,忠实于自己创造的冲动。
就像树生出美丽的花果,人创造出美丽的艺术作品:金门大桥、白色专辑[1]、《格尔尼卡》[2]、圣索菲亚大教堂、斯芬克司、航天飞机、德国高速公路、《月光》[3]、古罗马斗兽场、菲利普斯螺丝刀、iPad(苹果平板电脑)、费城芝士牛肉三明治等。
随便看看你周围:值得欣赏的杰作俯拾即是。每一件都是人性忠于自身的表现,一如蜂鸟筑巢,桃树结果,积云降雨。
每一个鸟巢、每一只桃子、每一滴雨和每一件伟大的作品都是独特的。也许有些树看起来比其他树结出了更美的果实,有些人看起来比别人创作了更伟大的作品,但味道和美丽只存在于观察者的眼中。
云怎么知道何时下雨?树怎么知道春天何时到来?鸟怎么知道何时该筑造新巢?
宇宙的运转就像一个时钟:
凡事都有定期
万务都有定时
生有时,死有时
栽种有时,收获有时
杀戮有时,治愈有时
笑有时,哭有时
建造有时,摧毁有时
跳舞有时,哀恸有时
争战有时,合作有时
这些节奏并不是由我们自己设定的。在我们所参与的这个更大的创造里,我们不是指挥者。我们在被指挥。艺术家遵循宇宙的时间表,正如自然里的一切成员。
如果你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想法,又不把它变成现实,那这个想法通过另一个创作者找到表达的出口也不奇怪。这不是另一个艺术家窃取了你的想法,而是这个想法的时机已到。
在这场浩瀚的发生里,想法、思想、主题、歌曲和其他艺术作品都存在于以太中,它们按时成熟,准备在物质世界中得到表达。
作为艺术家,我们的工作是汲取这些信息,转译它们、分享它们,就如同我们是宇宙广播的翻译员。最好的艺术家往往是那些天线极为敏感的人,是那些在特定时刻能在共振中汲取能量的人。很多伟大的艺术家最初发展出敏感的天线不是为了创造艺术,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要保护自己,因为痛苦对他们比对别人来说更强烈。他们对事物感觉更深。
艺术经常以运动的形式出现。近年来的例子包括包豪斯建筑、抽象表现主义、法国新浪潮电影、垮掉派诗歌、朋克摇滚等。这些运动的出现就像潮水,有些艺术家能够读懂,并很好地驾驭文化运动;另一些人可能也看到了潮水,但选择逆流而泳。
我们都有接收创造性思想的天线。有的信号强劲,有的信号微弱。如果你的天线调谐得不够敏感,那你很可能会在噪声的掩盖下丢失数据。尤其是,这传来的信号通常比我们通过身体感官收集的更加微妙。它们不那么实在,但颇具能量;我们不太能有意识地记录它们,但可以凭直觉感受到。
大多数时候,我们是通过5种感官从世界中收集数据的。随着信息以更高的频率传输,一种无法在物理层面把握的能量物质流经我们。它没有逻辑,就像一个电子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位置。这种难以捉摸的能量非常宝贵,因为很少有人自我敞开到能捕捉它的程度。
那么,我们如何拾取既无法收听,也无从定义的信号呢?答案不是去寻找,也不是试图去预测或分析。相反,我们创造一个开放的空间,允许它在里面存在。这个空间完全没有我们日常的堆积阻塞的思想状态,就像真空一样,将宇宙已经解锁的想法汲取出来。
这种自由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难以实现。我们都从这里开始。作为孩童,我们从接收信息到内化信息,遇到的干扰比成年人少得多。我们充满喜悦地接纳新信息,而不是将其与我们已有的信念加以比较;我们活在当下,不记挂未来的后果;我们更具自发性,而非分析性;我们充满好奇,不知疲倦。即使是生活里最平凡的经历也能唤起敬畏之情。深深的悲伤和强烈的激动,可能在片刻间交替出现。我们也不会受到读故事时所产生的层层假象和情感依赖的蒙蔽。
那些能够持续创作伟大作品的艺术家,往往设法保住了自己的这些孩童般的特质。去实践这样的存在方式吧,它允许你用一双未被腐化的、纯真的眼睛看世界,可以让你的行动与宇宙的时间表完美契合,丝丝入扣。
注释
[1]指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于1968年发行的第9张同名专辑the Beatles,因封面为白色而得名。——译者注。
[2]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译者注。
[3]德彪西于1890年创作的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的第三乐章。——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