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乱世的风云中,樊崇的赤眉军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至十余万人,直接威胁到了王莽的统治。王莽不得不调集重兵,将镇压的重点转向东方。然而,这一战略调整却让南阳的舂陵军有了喘息与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宛城起义的李通也率部赶到棘阳,与兄弟们汇合。他一见到弟弟李轶,便泪如雨下,将李家惨遭灭门的悲痛一一道来。
原来,李通与刘秀共谋起义时,消息不慎泄露。他虽派堂兄之子李季前去通知父亲逃亡,却为时已晚。李守及其在长安的家眷悉数被杀,南阳的官府更是将李通的兄弟、宗族六十四人全部处死,尸体被焚于宛市。
李轶听闻全家惨遭灭门,顿时悲愤交加,一声惨叫后昏倒在地。刘秀与李通慌忙施救,许久才将他唤醒。李轶泪流满面,咬牙切齿道:“王莽,我誓要取你性命,为家人报仇雪恨!”
十一月,刘縯决心乘下江军前来支援的有利时机,对王莽在南阳的主力军发动致命一击。而甄阜、梁丘赐则因小长安聚的胜利,意图乘胜追击,彻底歼灭起义军。一场生死对决,已是不可避免。
甄阜与梁丘赐将辎重留在蓝乡,率十万精兵南渡潢淳水,于沘水两岸扎营。为了显示决不后退的决心,他们甚至拆毁了后方的桥梁。然而,刘縯与刘秀早已做好了周密的部署。王常率领的下江兵五千余人,也已从南郡转战至宜秋。
十二月,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与舂陵兵四部合兵一处,士气大振。刘縯设宴犒劳将士,订立盟约,并将兵士分为六部,准备全面进攻。
在此期间,刘縯得知蓝乡是莽军辎重的存放地,且守军薄弱。于是他派刘秀率领一支精兵,趁夜色潜入蓝乡,突然发起进攻。莽军毫无防备,在睡梦中成了俘虏,辎重粮草悉数落入起义军之手。甄阜与梁丘赐得知后,目瞪口呆,欲撤军却已无退路,只能望水兴叹。
刘縯将决战的时间定在大年初一的凌晨。他让将士们尽情休整三天,养精蓄锐。而莽军却在凄风苦雨中熬过了除夕之夜。初一清晨,莽军以为起义军不会在这样的日子进攻,纷纷蒙头大睡。
然而,天还未亮,四方便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刘縯与刘秀身先士卒,率兵从西南方进攻甄阜大营;王常则率下江兵攻打梁丘赐。其余四队从四面合围,莽军阵脚大乱。
梁丘赐的营垒率先被攻破,甄阜急忙下令撤退。起义军紧追不舍,莽军退至潢淳水岸边,面对滔滔河水,惊慌失措。会水的士兵勉强逃生,不会水的则葬身河底。岸上的莽军非死即降,甄阜与梁丘赐也在这场混战中被踩成肉泥。
泚水一战,起义军大获全胜。纳言将军严尤与秩宗将军陈茂被迫收缩兵力,退守宛城。刘縯不给敌人喘息之机,率军连续作战,誓师育阳。他下令烧掉多余物资,破釜沉舟,击鼓前进。严尤与陈茂大败而逃,刘縯乘胜包围了宛城。
泚水与育阳两战的胜利,彻底扭转了起义军在南阳的劣势地位,歼灭了王莽在南阳的主力军,为起义军进一步扩大势力奠定了基础。刘縯因指挥得力,威名大振,自此自称“柱天大将军”,刘秀的地位也随之提升。
刘縯率领的起义军的胜利,也让王莽深感恐惧。他公开悬赏:“凡杀刘縯者,赏食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赐上公之位。”更下令在长安官署及天下乡亭的门侧堂上,一律画上刘縯的画像,令士卒每日射之,以泄心头之恨。后来,他甚至随意抓捕百姓,假称是刘縯,游街示众后处死。这一切都表明,刘縯已成为王莽的心腹大患。
王莽不惧农民起义,却对豪强起兵深感忌惮。因为豪强起兵的目标明确——夺回汉家天下。于是,刘縯等人在南阳接连取得大捷后,王莽便将镇压的主要目标全部转向南阳的起义军。天下格局,因南阳之战再次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