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王莽与汉室的角力

深宫之内,太皇太后王政君得知汉哀帝驾崩的消息,心中虽有一丝哀伤,但更多的是对权力更迭的警觉。她迅速移驾未央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部署王氏子弟掌控朝政中枢。哀帝临终前,竟将象征皇权的玉玺交予自己的男宠董贤。王政君闻讯,立即派人传话威胁董贤交出玉玺。

董贤被召入宫,面对威严的太皇太后,心中惶恐不安。王政君淡淡问道:“国丧之事,该如何调度?”

董贤一时语塞,只得脱帽谢罪。王政君冷眼旁观,缓缓说道:“新都侯王莽曾以大司马身份参与成帝葬礼,颇有经验,我让他来助你一臂之力。”董贤闻言,慌忙叩头,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王莽,字巨君,生于公元前45年。他自幼丧父,却因姑母王政君的地位显赫而跻身皇族核心。公元前33年,汉元帝驾崩,王政君之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王政君成为皇太后。她的同母弟王凤则登上大司马大将军之位,执掌军政大权。从此,王氏家族的权势如日中天,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外戚官僚集团。

王莽年轻时,与家族中那些纵情声色的纨绔子弟截然不同。他生活俭朴,勤奋读书,拜名儒陈参为师,待人谦恭有礼。他侍奉守寡的母亲和嫂子,照料亡兄留下的侄儿,广泛结交贤士,备受赞誉。伯父王凤病重时,他日夜侍奉,衣不解带,深得王凤信任。王凤临终前,特地请求王政君和汉成帝为王莽谋得一官半职。

公元前22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又升任射声校尉。他的仕途步步高升,声誉日隆。他广结宾客,救济名士,赢得了“世间楷模”的美誉。王莽的政治手腕愈发娴熟,终于在三十八岁时击败对手,登上了大司马大将军的宝座。

然而,汉哀帝即位后,傅氏和丁氏外戚集团崛起,王莽一度失势,被迫隐居封地。这六年里,他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哀帝的昏庸无道,为王莽的复出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1年,哀帝驾崩,王莽的机会终于到来。王政君下诏召回王莽,交予他军政大权。王莽抵达长安后,首先以董贤在哀帝病重时未尽心侍奉为由,剥夺其大司马印绶,迫其罢官归家。董贤与妻子走投无路,双双自杀。王莽甚至命人开棺验尸,以绝后患。

随后,王莽掌握朝政,王政君被尊为太皇太后。傅氏和丁氏外戚集团被迅速铲除,哀帝生母傅昭仪和丁姬的陵墓也被扒开。不久,中山王刘衎被迎立为新帝,年仅九岁,是为汉平帝。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王莽操持国事,百官皆唯其马首是瞻。

王莽深谙讨好太皇太后之道,他尊封王政君的姊妹为广恩君、广惠君、广施君,并为她们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王政君深居宫中的寂寞。他甚至亲自侍候王政君侍女之子,展现其“谦恭”之态。

然而,王莽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计划将女儿嫁与汉平帝为皇后,以进一步巩固权势。太皇太后起初不愿应允,但王莽巧设计谋,最终迫使她同意。

公元1年春天,王莽的谋划终于达成。太皇太后派遣使者到王府下聘礼,王莽的权势随之更上一层楼。朝堂之上,王莽的党羽遍布,刘氏皇族的权力被一步步侵蚀。南顿县令刘钦虽远离权力中心,却也为汉室的未来忧心忡忡。然而,面对王莽的权谋之网,他只能无奈叹息,默默观望这场无声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