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超文感觉最近的日子像是喝了糖水一样甜。
从羽毛球课开始,他和张敏玲的关系一点点地拉近。张敏玲性格温婉,不多话,但面对他时总愿意点头回应,偶尔还会笑着和他说几句轻轻的话语。虽然不能说是特别亲密,但已经足够让邹超文心潮澎湃。
那种“她没有拒绝我靠近”的微妙感觉,让他沉醉。
转眼到了第三周,学校的社团招新如火如荼地展开。食堂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各个社团支起了摊位,彩旗招展,音响播放着招新口号,充满了热血又青春的气息。
“兄弟,要不要一起来信息工程委员会?我刚报了名,看起来挺正经的。”舍友阳阳挥着社团宣传单回来,一脸神秘地对邹超文说,“关键是这个社团和我们专业对口,混熟了对以后也有帮助。”
“信息工程委员会……”邹超文念了一遍,觉得这个名字有点高大上。
他扫了一眼群里社团名单,发现不少计算机学院的同学都报名了。再加上自己确实对专业感兴趣,也就顺势去了报名摊位,填了表格,顺利加入了信息工程委员会,分到了技术推广部。
报名那天,他站在摊位前看了一眼周围,心中还是忍不住幻想:如果张敏玲也来报这个社团就好了,那该多完美。
但张敏玲并没有出现。她好像对社团没什么兴趣,在班里有人提起招新的时候,也只是淡淡一笑,说:“再看看吧,暂时还没考虑清楚。”邹超文心里有点小失落。
不过他并不死心,连续两三天,他时不时就“顺路”提起社团的事:“其实社团还挺轻松的,不像那种传统的组织,活动也有意思,关键是可以提前了解很多专业的东西。”
“我们部门还缺人来着,之前部长还问我有没有认识的女生愿意加入,说想多点人手。”
“你应该挺合适的,挺细心的那种……”
张敏玲听着听着,也没多反驳,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第三天下午,邹超文正准备去开部门例会时,接到部长的通知,说有个新生刚报了名,也分到了他们部门,问他能不能过去帮接待一下。
他跑去办公室,门口看到熟悉的身影穿着一件淡蓝色的长裙,正轻轻地站在门边看着墙上的公告。
那一刻,他几乎要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你……怎么来了?”他试探着问,声音里是掩饰不住的惊喜。
张敏玲转过头,轻轻一笑:“你不是说,你们部门缺人吗?”
邹超文一时间有些语塞,脸上的表情却止不住地绽开来。他几乎是喜形于色,像中了大奖一样兴奋。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他差点脱口而出“我们以后就可以天天见面了”,幸好临时踩了刹车,改口说,“我们这个部门人挺好的,你肯定会喜欢的。”
那一刻,他感觉这一周以来所有的努力、等待、隐忍,统统得到了回报。
张敏玲的加入,对别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社团选择;但对邹超文来说,却是一次命运的转折。
他们从上课的搭档,变成了一个部门的同伴。共同的活动,共同的任务,每一次的并肩站立,都是邹超文心中逐渐明朗的信号。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更靠近她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