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七年的春雨裹着血腥气,苏砚在诏狱潮湿的草垫上睁开眼时,左腕铁链正发出细碎的叮响。三指宽的狭窗外,镇抚司隶卒拖拽尸体的摩擦声与算盘珠子的脆响此起彼伏。
“苏照磨,该对账了。“
铁门吱呀作响,青袍小吏端着漆盘躬身而入。盘中青瓷碗盛着黢黑的药汁,旁边红木算盘缺了三颗子。苏砚望着水中倒影里那张陌生面孔——剑眉星目却透着病气,分明是自己在审计所熬夜猝死前的模样。
记忆如潮水灌入。这具身体的主人因核验空印文书获罪,本该在昨日诏狱的“洗墨刑“中咽气。所谓洗墨,便是将罪臣十指浸入滚沸的松烟墨,直到掌骨化作焦炭。
“大人,这碗醒神汤...“小吏的喉结上下滚动,漆盘边缘渗出暗红——碗底沉着半片带血的指甲。
苏砚突然笑了。作为曾揭穿跨国洗钱案的顶级审计师,他太熟悉这种威胁。左手抚过算盘缺口,三处断档正好对应应天府去年虚报的漕粮损耗。
“劳驾取《洪武五年两淮盐课考成簿》来。“他蘸着药汁在墙上书写,墨色在青砖上晕开诡异的纹路,“告诉陈御史,他藏在扬州别院的七箱官盐,今晚子时会变成腌海带的盐渍。“
小吏踉跄退后时,苏砚已经用药汁画完整个盐引流转图。缺失的算珠在阴影中连成贪腐链条:盐课司→漕运衙→户部清吏司→晋商票号,最后消失在秦王就藩的仪仗队伍里。
当夜,诏狱烛火通明。苏砚隔着铁栅望见绯袍大员们提着鎏金食盒鱼贯而入,为首的陈御史指甲缝里还沾着墨色。
“苏先生想要什么价码?“紫檀算盘被推入牢房,十三档乌木梁上嵌着辽东东珠。
“烦请将户部架阁库的鱼鳞图册借阅三日。“苏砚拨动算珠,清脆的撞击声惊起檐角栖鸦,“再送三百石陈米到江宁县育婴堂。“
五更时分,苏砚裹着血迹斑斑的白麻囚衣走出诏狱。晨雾中,十二驾满载文书的马车正碾过青石板路,车辕上户部的铜锁还挂着露水。
三个月后,奉天殿。
朱元璋将《两淮盐税考成疏》摔在龙案上,南海沉香木镇纸应声而裂。跪在下首的苏砚却盯着琉璃地砖里的倒影——皇帝密折匣上的铜锁,竟与自己前世审计所的安全密钥形制相同。
“贪墨七十八万两,倒补回九十万石赈灾粮。“皇帝的声音像是磨砂铁器,“苏照磨,你给咱说说,这账是怎么平的?“
“回陛下,臣不过是把老鼠打洞的土,烧成了筑堤的夯土。“苏砚额间冷汗坠在金砖上,绽开一朵透明的花,“盐商在运河私设的十二处榷关,如今都挂着大明税课的幌旗。“
他突然从袖中抖出一卷泛黄的账本,朱砂批注如血迹斑斑:“这是扬州府去年强征的十万匹绢纱,经苏州织造局转手,现下正穿在征漠北的将士身上。“
丹陛两侧的蟠龙柱后传来铠甲轻响。苏砚知道那是藏在暗处的锦衣卫,他们的绣春刀昨夜还架在江宁知县脖子上——而那位知县,正是私吞三百石陈米的经手人。
“好一个以贪治贪。“朱元璋摩挲着腰间玉带,忽然抓起案头《大明律》掷向苏砚,“那你给咱解释解释,这第三百二十条该当何罪?“
沉重的典籍擦着耳畔飞过,苏砚闻到了御墨特有的沉脑香气。他保持着稽首姿势,目光却落在皇帝靴尖的龙纹绣样上——金线走势与户部钱粮押印的暗记如出一辙。
“律载:官吏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等物,价值四十贯者,绞。“他的声音清朗如殿外钟磬,“故臣请设'养廉仓',凡州县羡余,三成入国库,七成留作官吏奉养。若超额贪墨...“故意停顿的间隙,听得梁间传来弩机上弦的微响。
“超额部分,百倍罚之。“
死寂的大殿忽然灌进穿堂风,十二旒玉藻在朱元璋眼前晃出残影。这个提议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把官员贪欲转化成了朝廷的活水钱袋。
“苏砚。“皇帝起身时,龙袍上的日月纹章掠过青年低垂的脖颈,“明日去户部领个新牙牌,就刻...大明审计司主事。“
暮鼓声中,苏砚退出奉天殿。夕阳将他的影子拉长投在御道上,恰与午门匾额“明镜高悬“四字重叠。当他在宫门外看见那架熟悉的青帷马车时,车帘缝隙正露出半截带疤的手腕——那是昨日本该问斩的江宁知县。
“东家,按您吩咐,陈米换了新仓。“知县谄笑着捧出舆图,“江宁县七处荒山的地契,如今都记在育婴堂名下。“
苏砚指尖掠过舆图上的墨迹,忽然停在某处山头:“明日找人在这里开个石料场。“他望着渐暗的天色轻笑,“记得用最差的青石料,但账目要做成甲等。“
马车驶过秦淮河时,两岸已亮起星星点点的河灯。苏砚掀帘望去,忽然瞥见某艘画舫上有绯袍一闪而过——那分明是今晨在殿中弹劾他的都察院御史。
当夜,审计司值房灯火通明。苏砚在摊开的《鱼鳞图册》上勾画,朱笔圈出的荒山连成诡异的阵型。若是有人从紫金山巅俯瞰,会发现这些标记正对应着南京城的地下暗河走向。
五更梆响,他将新写的《养廉仓疏》锁进铁柜。铜钥插入锁孔的瞬间,柜门内层忽然弹出一卷泛黄的图纸——那是用现代等高线标注的南京城防水利图。
晨雾弥漫时,一骑快马冲出审计司。马背上,苏砚的白鹇补子官袍里,隐约露出件印着二维码的防弹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