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几层用意
- 梦游现代后回去的崇祯爆发了
- 叫天
- 2081字
- 2025-05-18 00:01:21
就崇祯皇帝来说,以前亲力亲为,朝堂上的每件事情都过问,都很重视。
但是,他从梦中已经知晓,大多数事情,其实都是破事,党争而已。而他,因为被蒙蔽,迷失在了党争之中,沦为他们扳倒政敌的工具。
因此,此时的崇祯皇帝,心思根本不在朝堂上。看到王承恩回来了,便立刻下旨召见。
于是,王承恩带着锦衣卫指挥使,还有刑部,大理寺的人进殿见礼。
随后,便由王承恩向崇祯皇帝禀告结果道:“皇爷,杀害三个宫女和四个宦官的原锦衣卫狱卒康雄,经查家人皆已早亡,搜查其住处和平日常去之地,不见其踪迹。”
崇祯皇帝一听,虽然有点失望,但对这个结果也不算意外。
杀人后怎么可能等着被抓,十之八九是潜逃了。他更关心的,是另外那方面的事情。
只听王承恩继续禀告道:“三个宫女,四个宦官中有三人是京师人氏,搜查其家发现,其中宦官吴平家中被人事先搜过,未见其家人踪迹。其他人等家中,皆无异常。”
说完之后,王承恩有点惭愧,线索又断了,有点愧对皇帝的信任。
文华殿内所有人一听,便知道这个吴平怕是不正常,否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崇祯皇帝更是知道,这个吴平就是临死前说留了一手那人。
听到这个结果,崇祯皇帝只是略微想了下,便立刻吩咐王承恩道:“你亲自前去吴平家中坐镇,广而告之,悬赏提供线索者,有罪可免且有重赏!”
王承恩听了,顿时精神一振:皇爷这个手段好啊!
那真正的凶手,想要拿到吴平留的东西,不敢明目张胆,只能暗中寻找;而他,却能光明正大去广而告之,这便是很大的优势了!
王承恩想着,立刻恢复了斗志,当即领旨。
崇祯皇帝这边,又有点严厉地喝道:“王德化、骆养性何在?”
东厂提督王德化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一听,感觉皇帝的态度,心中带了一点忐忑,连忙一起听旨。
只听崇祯皇帝严厉地对他们说道:“朕根本无意要那三个宫女和四个宦官的性命,但是有人却杀之而意图伪造成他们是畏罪自尽,如此险恶用心,试图嫁祸于朕,坏朕名声。朕命你等厂卫,三天之内抓到凶手康雄,否则朕唯你们是问!”
锦衣卫大牢的凶杀案,你要说起来,死的人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人,虽然死了七个,可这个时候,到处都是死人,并不稀罕。
从某种角度来说,对锦衣卫是大事,对其他人未必。
但是,崇祯皇帝如今已经明确说了,那凶手是要坏皇帝名声,那这案子就很重要了,谁敢再轻视?
这种情况下,皇帝要求厂卫严查,查不出来就拿厂卫出气,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是,京师百万人口中,要想找到那个凶手,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甚至都不知道,那凶手有没有逃出京师。因此,这个任务其实也很艰巨,三天时间可能根本不够。
然而,骆养性是因为凶杀案发生在锦衣卫大牢,他压根不敢开口说话,便只好把目光转向王德化,意思是由他去争取多点时间。
王德化对于骆养性的目光,心领神会,而且,他也没把握在三天内抓到凶手。
于是,他赶紧向崇祯皇帝奏道:“皇爷,那康雄显然是预谋作案,怕是早已备好退路,厂卫要想把他找出来,怕是三天时间不够……”
他的话刚说到这里,就见崇祯皇帝从案几上拿起一份奏章,直接向他砸了过去。
不过很遗憾,王德化跪得有点远,没砸到,只是掉在了王德化的面前,奏章散开。
王德化一眼就能看清,这是他揭发薛国观受贿的那份奏章。
只听崇祯皇帝已经在那骂道:“你不是连多少银子,各值几两的银锭有多少都能查清楚,如今事关朕的名声,你就推托,是何居心?”
这顶帽子一扣过去,王德化的汗立刻就下来了,马上趴在地上,大声回奏道:“皇爷息怒,皇爷息怒,奴婢只是想更有把握而已,三天时间足够,三天时间足够!”
这时候,他也是豁出去了,要不然,眼下这关就难过了。
此时的他,有些后悔在这个时候试图扳倒薛国观了。
…………
散朝之后,曹化淳陪着崇祯皇帝走着,一边恭维道:“皇爷手段愈加高明,奴婢实在是佩服。”
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说,崇祯皇帝经过太祖皇帝指点之后,变得更厉害了。
崇祯皇帝听了,微微一笑道:“高明在何处?”
“皇爷在朝堂上三言两语,让王承恩和厂卫光明正大追查幕后真凶,但是又没让幕后真凶发现皇爷已经发现真相,以为皇爷只是因为名声影响而如此兴师动众!”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带着一点得意笑了,然后淡淡地说道:“厂卫要是三天内缉拿到真凶,那是最好。不过不管能不能拿到,朕都要借这个机会治他们两人的罪,另外提拔可靠之人掌握厂卫。”
“王德化和骆养性两人,太祖皇帝也有指点,皆非忠心之人,先让他们把厂卫折腾一番,尔后朕派去的人也能更顺利掌握厂卫。”
曹化淳听得恍然大悟,当即夸皇帝用意之深,他只是看破了一层,却没想到里面还藏着第二层,第三层,实在是佩服。
崇祯皇帝听得很舒服,又交代曹化淳道:“大伴这边事情也很重,要尽快完成,朕等着结果。”
曹化淳重新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也还要重新梳理可靠之人,然后安排皇帝和娘娘皇子身边的可靠宫女内侍,又要排查九莲菩萨谣言的起源,事情确实很多,也很重要。
因此,他没有犹豫,立刻向皇帝告辞,赶紧去忙了。
与此同时,在坤宁宫这边,周奎听到周皇后要他捐款至少两万两时,仿佛要割他肉一般,当即哭嚎起来,似乎他女儿要逼死他这个爹一般。
要是以往,周皇后绝对会立刻改变态度,她可不敢担一个不孝的骂名。
但是,此时,她的心思却很冷,心中只有对这个亲爹的无穷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