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夏

01 历史故事

1.破坏禅让制的启

夏禹年老之后,按照部落首领禅让制的先例,他应该将首领的位置禅让给部落中贤能的人。

在一次部落联盟的会议中,大家都认为掌握刑法的皋陶是一个贤明的人,他为人忠厚,曾经帮助大禹处理过很多政事。看见大家都推举皋陶,夏禹也不好反对,但他心里却暗暗地希望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

没过多久,皋陶不幸去世了。夏禹暗暗高兴,就又召集各个部落的首领一起商量继承人的问题。没想到,这一次大家又一致推选了皋陶的儿子伯益,伯益是当年和夏禹一起治水的功臣,在百姓中的威望也很高。夏禹一看没有人提议启,又想到伯益确实又很贤明,只好将伯益立为了自己的继承人。

但是,夏禹还是保留了自己的私心,他只给了伯益一个虚名,而把部落中真正的权力全都交给了儿子启,并暗地里想尽办法帮助启。

后来,夏禹外出东巡,死在了会稽山,伯益为他举行了丧礼,并守孝三年。这时候,伯益知道启是不会甘心让自己登上王位的,但是国家的大部分权力又都掌握在启的手中。伯益没有办法,就将自己的部落迁往了箕山南边(今河南省登封市)。

伯益假装要效仿当年夏禹的样子,要将首领的位置让给启。然而伯益万万没有想到,启竟然老实不客气地真的就坐上了大王的位置,天下的很多部落首领也前去给启祝贺。

伯益十分生气,当即率兵去攻打启。可是,那一边的启却早已做好了准备,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伯益杀害了。

启杀死伯益,这种有违祖规的做法引起了一个叫做有扈氏的部落首领的不满,他站出来指责启,并要求启立即把王位让出来。启为此,率部发动了对有扈氏的战争。

启在战争中,为了争取民心,吃饭只吃一碗清淡的蔬菜,睡觉只铺一张很薄且又粗糙的旧褥子。除了祭神和祭祖以外,他从不演奏音乐来作为娱乐。他爱护小孩子,尊敬老人。谁有本领就请来加以重用,谁懂得武艺,就请来带兵打仗。

就这样,启坚持了很久,他的声誉也大大提高了。人们都说:“启是禹的好儿子,他对自己要求那么严格,对待别人又那么热情,那么有礼貌,天下就应该由他这样的人来治理,以后要是有谁再来和他争王位,我们应当全力保护他才对。”

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启在战斗中,很快就将有扈氏打得大败,并且俘虏了有扈氏本人,将他放逐到了草原地区。

伯益和有扈氏的相继失利,让其他部落首领也不敢再去惹启了。于是启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他高兴地在在钧台(今河南省禹县)大宴群臣,堂而皇之地做了夏的第二代王。

从此,禅让的传统,就被父死子继的世袭制度取代了。

历史百科·家天下

“家天下”指的是世袭君主制,也就是帝王把国家政权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只传承给自己的家族成员。就好像国家财产成了帝王一家的私产一样,所以人们便称这种制度为“家天下”。

地名趣事

在中国历史上,夏朝是第一个正式建立的王朝,影响很大。由于建立夏朝的民族叫“华夏族”,因此中国就有了“华夏”的称呼。“华夏”中,“华”是美丽的意思,“夏”有广大的意思,两字组合成“华夏”,就是说又大又美。

2.太康失国

启刚当上夏朝国王的时候,还很为天下的老百姓们着想,可是时间久了,他却养成了奢侈腐化的作风。整日在宫里欣赏歌舞,再也不管朝中的政事和天下百姓的民生幸福了。

夏启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他死后,夏朝就发生了严重的内乱。本来按照世袭制的规矩,夏启应该将王位传给他的儿子。但是,夏启的儿子却有五个,他们为了争夺王位谁也不让谁,互相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甚至不惜带着自己的兵丁互相厮杀。

后来,夏启的长子太康成为了这场“五子夺权”的最后胜利者,他当上夏王以后,将都城迁到了斟寻(今河南省巩义市一带)。太康从小就感受到了夏启奢侈腐化的作风,所以,他当上大王以后,就跟晚年的夏启一样,一点不在乎天下百姓的感受,整天只知道在宫里饮酒作乐,或者是外出打猎消遣,种种行为甚至比当年的夏启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朝中有大臣向太康进谏,劝说大康要以天理的老百姓为重,应该把重心放在国家大事上面。可是太康却把大臣的说话当成耳边风,根本听不进去。

太康的五个儿子看到父亲这样,都认为太康的统治不会持续多久,他们不想陪着父亲一起亡国,就逃出了都城。临走的时候,他们一面哭泣,一边唱着一首歌。这首歌就是著名的《五子之歌》。

可是,儿子们的离开也没有挽回太康玩乐的心。有一次,他听说洛水南岸有不少野兽,就去那里打猎。到了那里,太康越来越觉得好玩,就不想走了,一直呆了一百天。

当时,东夷族兴起了一个有实力的部落有穷氏。他们的首领叫做后羿(yì),就一个神射手,他早就看不惯太康的所作所为了,就想到把夏朝的政权夺到自己手中。

后羿听说太康一直逗留在洛水南岸,心里想:“夏朝的都城一定没有多少军队把守,这不正是进攻夏朝的好机会吗?”

于是,后羿集合了部族里的大军,趁夏朝军队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发起攻击,很快就占领了夏朝的都城斟寻,为了防止太康返回来,后羿又派出人马守住了洛水北岸。

太康听说都城失守,这才没有了打猎的心情,连忙带着人马想要赶回城里。可是走到洛水的时候,他才发现,过河的索桥没有了,渡河的船只也没有了,河对岸还有后羿的人马举着明晃晃的弓箭对着自己。

太康惊慌不已,再也不敢渡河了,退回去拔腿就跑。可他哪里知道,那边的后羿已经举起了弓箭瞄准了他。只见后羿拔出利箭,张开大弓,“嗖”地射出了一箭,虽然相隔了有十里之远,可那弓箭却像长了眼睛一样,不篇不倚地射中了太康。

太康死后,后羿便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夏朝的权位,成为了号令一方的霸主。

历史百科·方国

夏商时期的部落国家,在历史上常被称为“方国”。因为出土的商朝晚期的甲骨卜辞,上面的文字中常以“X方”来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所以就现在的人们就将它们称为了“方国”。

地名趣事

关于“斟寻”这个古代地名现在的位置,我国历史上还有很多争议,除了故事中提到的河南省巩义市一带以外,还有人说它在今山东省潍坊市境内,或者是在河南省偃师市的二里头村。

3.后羿之死

在我国的传说中,后羿是最有名的一位神射手,他射箭总是百发百中,从没有出过差错。

有一个神话,说古时候天空中本来有十个太阳,地面上热得像烤焦了似的,给庄稼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大家忍无可忍,就请后羿想办法。

于是后羿沉着地搭箭上弓,迎着风就是一箭。

“噼!”“啪!”的后羿的神箭之下,一个太阳登时爆裂,变成一只三脚乌鸦跌在了地上。

“嗖嗖”“噼啪、噼啪”后羿一箭接着一箭放出去,太阳一个接一个中箭坠地。天空飞溅着火花,惨叫声不断传来。

直到天上只剩下了一个太阳的时候,后羿才收了弓,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回到了部落。从那以后,天上便只有一个太阳东升西落,这样,地面也就变得气候适宜,不再闹干旱了。

现在,后羿杀死了太康,夺取了夏朝的政权,但他却因为害怕遭到天下人的笑话,不敢自立为王,便把太康的弟弟仲康扶持了起来,让他来当夏朝的大王,后羿只是把实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后羿以为自己是天下最能射箭的人,没有人打得过他,不把仲康放在眼里。而且他也不过问政事,整日只知道打猎游玩。

仲康对后羿非常不满意,就想暗地里联合各路诸侯一起讨伐后羿。没想到,后羿事先得到了消息,他先下手为强,带兵进攻了有夔氏部落,把该部落的首领伯封给杀了。这一下,各路诸侯都因为害怕他而不敢轻举妄动了。

仲康对此毫无办法,又气又急,很快就死了。仲康死后,他的儿子相成为了夏朝大王。相也对后羿非常不满,可是他在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为了让后羿不注意到他,他又将都城迁往了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

后羿打败了伯封,俘虏了伯封的母亲玄妻,后羿看到玄妻容貌出色,头发乌黑透亮,十分喜欢,就将她立为了王后。从此以后,后羿除了沉迷于打猎,还开始沉迷于和玄妻一起享乐,更加不处理国家大事了,遇上的事情都让宰相寒浞(zhuó)去办。

寒浞是个生性狡诈的人,他不但用小恩小惠收买后羿身边的人,还引诱后羿去到处射箭,后来,寒浞还把玄妻也拉拢到了自己一边。就这样,在后羿不知道的情况下,寒浞的势力越来越大。

有一天,后羿高高兴兴地打猎回来。玄妻装作给后羿接风,摆下了丰盛的宴席,不停地和后羿一起饮酒。不一会儿,后羿就喝得醉醺醺的了,正在这时,寒浞埋伏在暗处的刺客就冲了出来,用乱刀砍死了后羿。后羿的两个儿子不在都城,当他们听到噩耗后赶回来,结果在城门下也被寒浞杀害了。

后羿死后,寒浞便自立为王,又将玄妻立为王后,夏朝的政权落到了寒浞手中。

历史百科·逢蒙杀羿

传说中还有个逢蒙杀羿的故事。说的是逢蒙是后羿的弟子,他学到了后羿射箭的技巧以后,便想,天下间现在只有羿的射术比我更高超了,如果我杀了羿,那我就是天下第一。因此,逢蒙便趁羿不注意时,杀死了他。

地名趣事

“帝丘”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西南,这里不仅作为过夏朝的都城,在传说时代,它还作为过颛顼高阳氏的都城呢。

4.少康复国

寒浞夺取了夏朝的王位之后,十分害怕原来的国王相又将王位夺了回去,发誓要将相杀死。

那时,玄妻为寒浞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浇,一个叫豷(yì)。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非常勇猛,成为寒浞的左膀右臂。于是,寒浞就让浇和豷追杀相。

很多年间,相逃到哪儿,浇和豷就追杀到哪儿。后来,相实在是躲不过去了,就进行了全力的抵抗,可他哪里是浇和豷和对手呢,很快就战死在了沙场之上。

当时,相的王后缗(mǐn)正怀着身孕,她见情况不好,就从宫墙的狗洞中逃了出去,回到了娘家有仍氏那里。不久,缗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为少康。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少康也长成了英俊的青年。这二十年来,他不断地从母亲和外祖父口中得知了寒浞夺取了夏朝的事情经过。于是,他努力地学习各种本领,立下决心要光复夏朝。

起初,少康帮助外祖父管理畜牧业,同时他也抓紧时间学习着带兵打仗的本领。可是没想到,有一年寒浞突然知道了他是相的儿子的消息。寒浞非常害怕,立即又派出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带着兵马来捕杀少康。

少康听到消息,知道现在还不能和寒浞对抗,便逃到了舜的后代有虞氏那里。有虞氏的首领思,一直都对寒浞的执政不满。他看到少康长得气宇轩昂,觉得少康有光复夏朝的能力,就将少康留了下来,让他担任部落的庙正(管理膳食的官员),学习管理部落的财物。

这样,少康就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思越来越喜欢他,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把纶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这个地方交给了他来管理。

纶邑方圆十里,土地富饶,还有兵士五百人。少康就在这里发奋图强,励精图治。过了很多年以后,纶邑社会安定,人丁兴旺,成了远近闻名的“乐国”。

很多散居在山林中的夏国人民,听说少康是夏王相的后代,他治理下的纶邑又土地富饶,百姓安居乐业,于是纷纷前来投奔。就这样,少康的力量不断壮大起来。

看见条件成熟,少康便从纶邑开始,发兵讨伐寒浞。寒浞多年来只顾享乐,不理政事,大失民心,就是他手下的心腹将士们也早与他貌合神离。他的两个儿子浇和豷也失去了往日的勇武本事。

寒浞的军队看见少康手下,军威雄壮,士气昂扬,哪里还敢抵抗。双方刚一交手,寒浞的军队就溃不成军,少康俘虏了寒浞,又将他处死,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收复了夏朝故都。

几年后,少康的实力更加雄厚,于是又起兵讨伐寒浞的两个儿子浇和豷。他们虽拼命顽抗,可是败局已定,最终还是被少康消灭了。夏禹的子孙又夺回了失去的江山,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夏朝的经济也开始复苏。这件事,在历史上便被称为“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

历史百科·女艾

为了侦探寒浞的消息,少康还派出了一名女性将领女艾,让她乔装打扮后混进了寒浞的统治中心。由此,女艾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间谍,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一位女间谍。

地名趣事

河南省夏邑县曾经是夏朝中期的主要都城,北魏时这里称作“下邑”,金朝末年,人们又取“华夏之邑”的意思,将这里改成了“夏邑”,并且一直用到了今天。

5.孔甲养“龙”

少康复国之后,夏朝的王位又传了八代,来到了孔甲的手中。

孔甲生性好玩,对鬼神之事深信不疑。他不会爱护百姓,却整天只是幻想着能养到“龙”。大臣们劝了他很多次,可他仍然我行我素,不知道收敛。

相传有一天,孔甲听大臣说在黄河、汉水降临了雌、雄两条大“龙”,可能是上天赐给他的吉祥物。孔甲一听,非常高兴,连忙派人去捉“龙”。

没过多久,“龙”就被捉来了。孔甲便还兴高采烈让让人将这两条“龙”养在宫中。

但孔甲不了解“龙”的习性,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们养好。于是,他就在全国寻找能喂养“龙”的专门人才,找来找去,孔甲才找到一个学了几天养龙术却又不怎么精通的刘累。

刘累为了在孔甲这儿捞取高官厚禄,便向孔甲吹嘘说:“我养龙可厉害了。”

孔甲以为刘累说的是真的,连忙封他为“御龙氏”,让他在宫里专心养“龙”。

但是那条雌“龙”在被捕的过程中受了重伤,本来身体就很虚弱,加上刘累又不怎么会养,所以很快就被养死了。刘累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不知道如何是好。

刘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暗暗将那条“龙”从池子里拖出来,去除鳞片,剔掉骨头,剁成肉酱放到锅里炖了起来。炖好以后,他将肉献给了孔甲,对孔甲说:“这是我在野外打到的野味,做了一锅汤,献给您尝尝鲜。”

孔甲以为刘累说的是真的,端起汤喝了起来,越喝孔甲越觉得这汤鲜美无比,他对刘累说:“这是什么汤啊,太好喝了,你能不能再给我煮一碗呢。”

刘累支支吾吾,撒谎说:“我现在没有多的野味,等我打到了,再煮来献给大王。”就这样应付过去了。

没过几天,孔甲想看两条“龙”的表演。刘累又吓出了一身汗,他只好又撒谎说雌“龙”病了,然后把精神萎靡的雄“龙”牵了出来勉强应付了过去。次数多了,孔甲也觉得不对,刘累害怕告诉孔甲真相,只好偷偷地逃往了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孔甲看到只剩一条“龙”了,非常伤心。但是剩下的这条病恹恹的雄“龙”,孔甲还是决定要养着。他又在全国找能养“龙”的人,找来找去果然找到了一个养“龙”的高手,名叫师门。

师门来了后,拿出自己的绝技,果然把那条雄“龙”养得精神抖擞,神气十足。可是师门却不愿意听孔甲的指挥,这让孔甲很不高兴,他心里想:“我是堂堂一国之君,我请你来养龙,你就应该听我的。”

有一次师门又顶撞了他,他竟然让人把师门拖出去斩了。师门死了以后,孔甲再也找不到能喂养“龙”的人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条雄“龙”也慢慢死去了。

打那以后,孔甲的脾气就变得非常暴躁,夏朝的气势也日益衰弱,国家也变得日益混乱了。

历史百科·龙

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5000多年前,华夏民族在蛇的图形上,添加了图腾的特征,如鳞甲类图腾、有角兽的图腾、有四只爪子的爬虫类的图腾,还有多种猛兽的图腾等等,最终融合成了一种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这就是“龙”的由来。

地名趣事

河南省鲁山县,以前叫鲁阳,唐朝时,因为该县东北十八里有鲁山,所以人们又将县名改成了“鲁山”。古书《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

6.夏桀和妹喜

夏朝统治中国四百多年后,出了一个昏庸的王桀(jié)。

本来,桀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君主,他可以赤手空拳与虎豹搏斗,还能把弯曲的金属钩用手拉直。但他却没有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在治国安邦和济世安民上,而且性格暴虐,荒淫无度。

为了显示武力,桀带兵征伐了有施国(今山东省滕县)。有施国在浴血奋战了几个月之后,还是失败了。他们不得不向夏桀求和,同时还献出了有施国最美丽的女子——妹(mò)喜。

妹喜天生丽质,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夏桀见到她以后,非常高兴,想到能得到妹喜,就迫不及待地和有施国讲和了。

从那以后,夏桀就和妹喜一整天呆在深宫里玩乐。夏桀在别人面前,总像是一头迎来的豺狼,但在妹喜面前,却好像是一头温顺的绵羊。为了让妹喜高兴,夏桀又劳民伤财,造了一座寝宫,供自己与妹喜居住。不仅如此,他还百般地讨好妹喜,只要是妹喜喜欢的,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妹喜弄来。

有一天,夏桀突然发现,妹喜在听见绢帛被撕裂的声音时,总会发笑。而夏桀很喜欢看见妹喜发笑的样子。

于是,夏桀下令宫女们从国库里抬出一筐又一筐的绢帛,把这些绢帛都拿给妹喜撕。那个时候,绢帛还是上等珍品,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使用。可现在却被妹喜当成垃圾一样撕成碎片。

而且自从妹喜有用不完的绢帛供她撕裂以后,她就每天都需要撕掉大量的绢帛。夏桀因为宠爱妹喜,除了把国库里的绢帛拿给她撕以外,还强行要求各个方国都必须进贡大量的绢帛,结果弄得那些方国不堪重负,民怨沸腾。后来妹喜撕碎的绢帛,在宫里都堆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可它们再也没有了原来绢帛的用处了。

除了撕掉名贵的绢帛,夏桀还日夜不停地陪着妹喜饮酒,后来索性在地上凿出来一个大池子,在里面装满了美酒,让宫人在酒上划船。

过了十几年,夏桀派兵攻打岷山氏(今四川省内),那里的首领也向夏桀献了两名美女,一个叫琬,一个叫琰。夏桀得了新欢,渐渐开始讨厌起了妹喜,就将她放逐到洛水之滨。

为了讨二位美女的欢心,桀又组织老百姓修建了一座华丽的宫殿,宫殿中心筑了一座瑶台。为了恣意寻欢作乐,他在宫殿的边上,命人挖了一个可以行船的池塘,池塘边还垒起了一座堆满肉的山,他称为“肉山”。

夏桀的荒淫无道,让老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都说:“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桀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啊。

当时,在黄河的下游有个叫商的部落逐渐兴盛起来。商的首领汤是个很有作为的人,他知道夏桀失去了民心,就暗暗地蓄积自己的力量,准备寻找机会攻打夏朝。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的时候,商汤正式起兵伐夏,并在鸣条(今河南省封丘县东)一带打败了夏桀的主力大军,推翻了夏朝。夏桀终于为他的荒淫无道和残酷暴虐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

历史百科·四大妖姬

我国古代有四位著名的王妃,她们美若天仙,就连那些君王届为了她们无心朝政,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的事。后来人们就把这四位王妃合在一起,称她们为“四大妖姬”,妹喜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在后面的故事中将要出现的妲己、褒姒、骊姬三位。

地名趣事

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都曾经吟诵过岷山。晋朝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说:“岷山夏含霜雪,殆昆仑之伯仲也。”南宋诗人陆游也说:“尝登岷山,欲穷江源而不可得。”

02 大事纪年表

1.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即位,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约公元前20世纪太康失国,少康复国

3.约公元前17世纪孔甲在位

4.约公元前16世纪鸣条之战,夏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