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墙之外

十月的晨风带着丝丝凉意,徐婻正轻轻推开静室的门,眯起眼睛适应外面的光线。闭关二十七天,这是她第一次踏出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屋。

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几片早落的梧桐叶在风中打着旋。徐婻正深吸一口气,空气中飘来一阵熟悉的香气——茉莉,清冽中带着一丝甜腻。这味道让她心头一颤,不自觉地走向静室的窗外。

绕过墙角,眼前的景象让她停住了脚步。

七株茉莉花已经长成了一片小小的花海,洁白的花朵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每一株都生机勃勃,显然受到了精心的照料。更让她惊讶的是,花丛中插着一排小卡片,按照日期排列,从她闭关的第一天直到昨天。

徐婻正蹲下身,手指轻触最新的一张卡片。纸张已经被晨露打湿,但字迹依然清晰:“今天爷爷问我是不是失恋了,我说连恋爱都没开始算什么失恋。老爷子笑得直不起腰。——泗“

这个自嘲般的留言让徐婻正胸口一阵发紧。她小心地拔起这张卡片,又依次查看之前的。每一张都记录着西门汶泗的日常——茶楼的生意,新收的古董,和爷爷的趣事...平凡琐碎,却透着说不出的温暖。

“徐师叔!您出关了?“一个小道士从回廊跑来,惊喜地喊道。

徐婻正迅速将卡片藏入袖中,站起身点点头:“嗯。师父在吗?“

“监院师父去参加道教协会的会议了,明天才回来。“小道士好奇地看了一眼茉莉花,“这些花长得真好,西门施主每天都来浇水。“

徐婻正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卡片:“他...每天都来?“

“是啊,雷打不动。“小道士笑着说,“有时候一大早,有时候深夜。有次下大雨,他浑身湿透了还坚持来,说是怕花苗被淹死。“

徐婻正垂下眼睛,长睫毛遮住了其中的情绪。她轻轻摘下一朵茉莉,放在鼻尖嗅了嗅,香气直冲心底。

“西门施主今天来过吗?“

“还没,一般要再过一个时辰。“小道士突然压低声音,“徐师叔,西门施主还给您留了东西在知客堂,说等您出关了转交。“

徐婻正微微一怔,随即转身向知客堂走去。

知客堂的案几上放着一个蓝布包裹的长条物件。徐婻正解开布结,露出一卷装裱精美的画轴。她缓缓展开,是一幅水墨兰花,笔法简洁却意境深远。落款是“汶泗摹古“,旁边还题着一行小字:“空谷幽兰,不以无人而不芳。“

画轴中夹着一张纸条:“若想出关后散心,听雪轩随时恭候。“

徐婻正的手指轻轻抚过那行字迹,墨色已经干透,看来是早就准备好的。她将画轴重新卷好,却没有放回原处,而是带回了自己的寮房。

寮房里一切如旧,只是落了一层薄灰。床下的锦盒还在,里面二十二卷道经安然无恙。徐婻正拂去桌上的灰尘,将西门汶泗的画挂在最显眼的位置,然后坐在桌前,取出袖中的卡片又看了一遍。

“连恋爱都没开始算什么失恋...“

这句话在她脑海中回荡,带着西门汶泗特有的小奶音和自嘲的语气。她几乎能想象他说这话时,杏眼里闪烁的无奈和嘴角强扯的笑容。

阳光透过窗棂,在桌面上投下规整的光影。徐婻正取出日记本,翻开新的一页。笔尖悬在纸面上方,墨汁滴落,晕开一小片蓝色。

“今日出关,见窗外茉莉已成花海...“她写道,“西门君留言'连恋爱都没开始算什么失恋',读之心如刀绞...“

写到这里,她停下笔,盯着纸面出神。墨迹未干的字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像是有了生命。一个念头突然闯入她的脑海——去见他。

这个想法来得如此强烈,以至于她的手微微发抖。去见西门汶泗,不是在他来白云观时偶遇,而是自己主动去听雪轩找他。这个念头既令人恐惧又莫名诱人。

徐婻正放下笔,闭上眼睛深呼吸。当她再次睁眼时,目光落在墙上的兰花图上。“空谷幽兰,不以无人而不芳“——西门汶泗想告诉她什么呢?是赞美她的高洁,还是暗示他的等待?

“罢了。“她轻声自语,站起身来。

换上一身干净的藏蓝道袍,徐婻正对着铜镜整理衣冠。镜中的女子面色苍白,眼下有淡淡的青色,但眼睛却比闭关前清亮许多。她将长发用木簪挽起,又取下那张最新收到的卡片,小心地放入袖中。

走出白云观的山门时,徐婻正的心跳快得不像话。她很少独自外出,更别说是为了私事。秋风拂过脸颊,带着几分凉意,却吹不散她脸上的热度。

听雪轩坐落在一条僻静的胡同里,古色古香的三层小楼,飞檐翘角,门前挂着青底金字的匾额。徐婻正在街角驻足,望着那座茶楼,突然不确定起来。她该以什么理由进去?万一西门汶泗不在呢?万一他...

“徐道长?“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徐婻正浑身一僵,缓缓转身。西门汶泗站在几步之外,手里捧着一束新鲜的野菊,眼睛瞪得圆圆的,像是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景象。

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亚麻衬衫,外罩深蓝色对襟马甲,衬得肤色越发白皙。卷发似乎刚修剪过,蓬松地堆在头顶,像个乖巧的绵羊。阳光从他背后照过来,为他整个人镀上一层金边。

“你...出关了?“西门汶泗的声音有些发颤,手中的野菊微微晃动。

徐婻正点点头,突然不知该如何开口。袖中的卡片仿佛有千斤重,压得她手臂发麻。

“我...看到你的花和卡片。“最终,她轻声说道,声音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柔软。

西门汶泗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夜空中突然被点亮的星辰:“你喜欢吗?“

“嗯。“徐婻正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鞋尖,“谢谢。“

一阵沉默。胡同里偶尔有行人经过,好奇地打量着这对奇怪的组合——一个衣着考究的年轻男子和一个身着道袍的女子,站在秋阳下相对无言。

“要...进来喝杯茶吗?“西门汶泗终于打破沉默,指了指听雪轩,“刚到的白毫银针,很香。“

徐婻正抬起头,对上他期待的眼神,轻轻点了点头。

听雪轩内部比外观更加精致。一楼是开放式的大厅,摆放着十几张红木茶桌;二楼是半封闭的雅座,用屏风隔出私密空间;三楼则是完全不对外开放的私人领域。茶楼里飘荡着淡淡的茶香和沉香混合的气息,令人心神宁静。

西门汶泗领着徐婻正径直上了三楼。这里的装潢更加典雅,墙上挂着几幅古画,博古架上陈列着各式茶具和古董。最里面是一间茶室,推开门,迎面是一扇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正对着一个小巧的庭院,假山流水,竹影婆娑。

“请坐。“西门汶泗拉开一张官帽椅,待徐婻正坐下后,自己才坐到对面。

茶室很安静,只有窗外竹叶的沙沙声和远处流水的潺潺声。阳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徐婻正环顾四周,注意到茶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道德经》,旁边是密密麻麻的笔记。

“你...还在研究道教?“她指了指那本书。

西门汶泗的耳根微微发红:“嗯,闲着没事看看。有些地方还是不懂,正想请教你呢。“

他按下桌上的铃铛,不一会儿,王叔端着茶具进来。看到徐婻正,老人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慈祥的笑容:“徐道长来了?正好尝尝少爷新收的茶叶。“

徐婻正礼貌地点头致意。王叔熟练地摆好茶具,烫杯、投茶、冲泡,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茶汤清澈透亮,香气扑鼻。

“请用。“王叔将茶杯放在徐婻正面前,又意味深长地看了西门汶泗一眼,悄悄退了出去。

茶室里又恢复了宁静。西门汶泗紧张地看着徐婻正品茶,像个等待老师点评的学生。徐婻正小啜一口,茶汤入口甘甜,回味悠长。

“好茶。“她轻声说。

西门汶泗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你喜欢就好。“

两人静静地品着茶,谁也没有急着开口。奇怪的是,这种沉默并不令人尴尬,反而有种莫名的舒适感,像是多年的老友重逢。

“为什么送我那些卡片?“最终,徐婻正打破沉默,声音很轻,但足够清晰。

西门汶泗放下茶杯,思考了片刻:“因为...想让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即使你不想回应。“

“每天浇水也是?“

“嗯。“西门汶泗笑了笑,“茉莉喜湿,不能缺水。而且...我也需要个理由每天去看看你,哪怕只是隔着墙。“

这个坦诚的回答让徐婻正心头一颤。她低下头,看着杯中漂浮的茶叶,不知该如何接话。

“闭关...顺利吗?“西门汶泗换了个话题。

徐婻正摇摇头:“不顺利。“

“为什么?“

“心不静。“徐婻正抬起头,直视西门汶泗的眼睛,“总是想到...你。“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西门汶泗的瞳孔微微扩大,手中的茶杯差点打翻。

“我...我很抱歉打扰你修行。“他结结巴巴地说,耳朵红得几乎透明。

徐婻正摇摇头:“不是你的错。是我自己...道心不坚。“

又是一阵沉默。窗外,一片竹叶飘落,轻轻敲打着玻璃,像是想要进来。

“徐婻正。“西门汶泗突然正色道,声音低沉而坚定,“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请问。“

“为什么选择入道?“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轻轻插入了徐婻正心门的锁孔。她放下茶杯,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目光落在远处的假山上。

“我小时候...很不一样。“她缓缓开口,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五岁被确诊阿斯伯格综合症,不懂与人交往,害怕噪音和人群。同学们叫我'怪胎',老师也觉得我难以管教。“

西门汶泗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十岁那年,父母离婚了。母亲受不了压力,买了辆房车开始周游全国;父亲是大学教授,整天埋在实验室里。“徐婻正的声音平静,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我被丢给各种亲戚轮流照顾,像个不受欢迎的行李。“

一片竹叶被风吹进窗内,落在茶桌上。徐婻正用手指轻轻拨弄着它,继续道:“十五岁那年,我偶然在父亲的书房发现了一本《清静经》。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平静。就像在暴风雨中突然找到一处避风港。“

她的眼神变得柔和,仿佛回到了那个决定性的时刻:“高中毕业后,我没有像父亲期望的那样报考大学,而是去了白云观。静虚师父收我为徒,教我打坐诵经。在这里,我终于找到了归属感。“

说完这些,徐婻正抬起头,惊讶地发现西门汶泗的眼眶红了。他飞快地眨了眨眼,强扯出一个笑容。

“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我...我能理解那种不被接纳的感觉。“

“你?“徐婻正微微睁大眼睛,“你怎么会...“

“因为我姓西门啊。“西门汶泗苦笑道,“'京市西门家的小公子',听起来很风光是不是?但从小到大,我永远只是'西门家的孙子',而不是我自己。“

他放下茶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学校里,老师对我特别'照顾';交朋友,永远不知道对方是喜欢我还是我的家世;就连现在做生意,客户看中的也是我背后的关系网。“

阳光偏移了几分,照在西门汶泗的侧脸上,勾勒出他精致的轮廓。徐婻正第一次注意到,他笑起来时眼角的细纹和下巴上的一道小疤痕——这些细微的瑕疵让他从“西门家的小公子“变成了真实的“西门汶泗“。

“直到遇见你。“西门汶泗突然抬头,直视徐婻正的眼睛,“你是第一个...看我就只是我的人。“

这句话像一把小锤子,轻轻敲在徐婻正心上。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确实从未因为他的家世而特殊对待他——最初是因为不了解,后来则是因为...他就是他。

“我也一样。“她轻声说,“在你面前,我可以只是徐婻正,不是'那个怪胎',也不是'那个道士'。“

两人相视一笑,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窗外的阳光更加强烈,将整个茶室照得透亮。

“能再问你一个问题吗?“西门汶泗小心翼翼地说。

徐婻正点点头。

“你...对我...“他斟酌着词句,“有没有一点...超出朋友的感觉?“

这个直接的问题让徐婻正的手指猛地收紧,捏皱了那片竹叶。她低下头,看着自己在茶汤中的倒影——一个面色苍白、眼神慌乱的女子。

“我不知道。“她最终诚实地回答,“出家人不该有这些念头。但每次见到你,我的心就...不听使唤。“

西门汶泗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烟花:“这就够了。至少我知道,不是我一厢情愿。“

“但我们没有可能的。“徐婻正迅速补充道,像是要说服自己,“全真戒律森严,我不能...“

“我知道。“西门汶泗轻声打断她,“我不求结果,只希望能陪在你身边,像现在这样喝喝茶、说说话,就足够了。“

这番话说得诚恳而克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告白都更打动人心。徐婻正感到胸口一阵发紧,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破土而出。

“那张卡片...“她突然说,“你说'连恋爱都没开始算什么失恋'...“

西门汶泗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就是随口一说。爷爷老拿这事取笑我。“

“如果...“徐婻正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如果我不是道士...“

她没说完,但西门汶泗已经明白了。他伸出手,轻轻覆在徐婻正的手上,没有强迫,只是温柔地停留:“但你是。而这正是我爱的你的一部分。“

徐婻正没有抽回手,任由他的温暖传递到自己冰凉的指尖。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阳光洒在他们交叠的手上,像是给予无声的祝福。

时间悄然流逝,茶汤已经凉了。窗外的影子拉长,提醒着黄昏的临近。

“我该回去了。“徐婻正最终说道,轻轻抽回手。

西门汶泗没有挽留,只是点点头:“我送你。“

回白云观的路上,两人并肩而行,偶尔交谈,但更多的是舒适的沉默。秋风卷着落叶在他们脚边打转,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

“明天还来喝茶吗?“在观门前分别时,西门汶泗问道,“我刚得了一饼老普洱,据说有三十年陈了。“

徐婻正犹豫了一下,轻轻点头:“好。“

这个简单的回答让西门汶泗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后退一步,行了一个夸张的拱手礼:“那明天见,徐道长。“

徐婻正忍不住微笑起来,也回了一礼:“明天见,西门施主。“

回到寮房,徐婻正点亮油灯,取出日记本。今天发生了太多事,她需要记录下来理清思绪。笔尖落在纸面上,墨水晕开,形成一行行清秀的小楷:

“今日出关,径往听雪轩见西门君。长谈竟日,甚欢。彼言'只希望能陪在身边',闻之心旌摇曳。然念及全真戒律,心如刀割。情之一字,何以解之?“

写到这里,她停下笔,望向窗外的明月。月光如水,洒在庭院里,为一切披上银装。她想起西门汶泗说“这正是我爱的你的一部分“时的眼神,温柔而坚定。

一滴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情之一字“四个字上,墨迹晕开,像是心上的伤口在流血。

徐婻正轻轻合上日记本,吹灭油灯。黑暗中,她摸到袖中那张卡片,又一次用手指描摹着上面的字迹——“泗“,如此简单的一个字,却承载了太多无法言说的情感。

窗外,月光依旧明亮。而在西山脚下的庄园里,西门汶泗也站在窗前,望着同样的月亮,手中握着今天徐婻正触碰过的那片竹叶,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