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灯影蝶面问石榴
- 胭脂阁秘令:九州烟雨事
- 屹泽蓬秀
- 3835字
- 2025-07-07 21:05:41
上元节的灯笼刚挂上临州城的街檐,沈嫣红就收了铺子的门板。暮色像浸了水的棉絮,一点点漫过青石板路,巷口卖糖画的老汉支起摊子,糖浆在铁板上勾勒出跃然的龙凤,甜香混着远处传来的鼓乐声,将整个城池都泡在了暖融融的热闹里。
“嫣红,不跟我们去看灯吗?”李嫂子提着裙摆从门口经过,身后跟着穿新衣的小儿子,脖子上还挂着串糖葫芦,“听说今年知府大人在河上放了百盏莲花灯,可好看了!”
沈嫣红正将最后一瓶蔷薇露放进柜台,闻言抬头笑了笑:“不了嫂子,我把东西归置好就去,你们先走吧。”
这两个月,嫣红阁的生意像是被春风吹醒的草木,一日比一日兴旺。桃花膏成了街坊妇人的常备之物,蔷薇露更是凭着清冽独特的香气,渐渐传到了城中富户耳中,时常有衣着光鲜的丫鬟上门来买,柜台上的铜板总也装不满,又总也不空着。沈嫣红甚至雇了隔壁家手脚麻利的二丫来帮忙,自己总算能喘口气,也才有了心思,去瞧瞧这大胤朝的上元灯节。
锁好铺子,沈嫣红换了件月白色的襦裙,外面罩了件水绿色的半臂,头发松松地挽了个髻,插了支最简单的木簪。站在铜镜前看了看,镜中人眉眼清秀,气色比刚来时好了太多,脸颊透着自然的红晕,倒像是用了自家的桃花膏一般。
“这才像个二十岁的姑娘。”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了笑,推门融入了涌流的人潮。
临州城的上元节比她想象的还要热闹。主街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走马灯上画着《洛神赋》的故事,转起来时翩若惊鸿;兔子灯提着长长的耳朵,被孩童们牵着跑过,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还有文人雅士们挂出的灯谜,红纸条随风飘动,引得不少人驻足沉思。
沈嫣红随着人流慢慢走,看着街边小贩叫卖的糖人、面人,看着穿锦衣的公子哥提着花灯与闺秀们擦肩而过,看着河面上漂浮的莲花灯连成一片星河,心里忽然生出一种奇妙的归属感。来到这个世界三个月,她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如今能站在这里看一场太平灯景,仿佛这具身体里的灵魂,真的已经与沈嫣红这个名字融为一体。
“姑娘,要买支桃花灯吗?”一个卖花灯的老婆婆凑上前来,手里举着一盏小巧玲珑的桃花灯,绢纸糊的花瓣层层叠叠,烛光透过,映得粉嫩嫩的。
沈嫣红看着那盏桃花灯,想起后院那棵桃树,笑了笑,掏钱买了下来。提着桃花灯继续往前走,河边的风带着水汽吹过来,拂起她的鬓发,也吹来了一阵若有似无的冷香,不像花香,也不像脂粉,倒像是雪后松林的气息,清冽得让人精神一振。
她下意识地顺着香气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柳树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穿着一身月白锦袍,腰间系着玉带,身姿挺拔如松。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脸上戴着的面具,是一只展翅的银蝶,蝶翼上镶嵌着细小的珍珠,在灯火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遮住了他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清晰的下颌和一抹紧抿的薄唇。
周围的喧闹仿佛都绕着他走,他就那样静静地站着,望着河面上的花灯,周身带着一种与这热闹格格不入的疏离感,却又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沈嫣红本不想多事,正准备移开目光,却没留神被身后跑来的孩童撞了一下,手里的桃花灯脱手而出,不偏不倚地落在了那男子脚边。
“哎呀!”她惊呼一声,连忙上前去捡。
“姑娘小心。”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先她一步拾起了桃花灯,指尖修长,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手背上的青筋隐约可见。
沈嫣红抬头道谢,正好对上那双从面具下露出来的眼睛。那是一双极好看的眼睛,瞳仁是深不见底的墨色,像浸在寒潭里的黑曜石,带着审视的意味,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
“多谢公子。”她接过桃花灯,发现灯架有点歪了,便随手拢了拢绢纸花瓣,“是我自己不小心。”
男子没有说话,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桃花灯上,又缓缓移到她脸上,那目光沉静如水,却仿佛能看透人心。沈嫣红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正想告辞,却听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悦耳,像是玉石相击:“姑娘看着面生,是住在这附近?”
“嗯,就在前面的旧巷里开了家小铺子。”沈嫣红不知道他为什么问这个,还是礼貌地回答。
“哦?什么铺子?”男子微微侧过头,银蝶面具在灯火下泛着冷光。
“是家水粉斋,叫嫣红阁。”
“嫣红阁?”男子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像是在品味什么,忽然话锋一转,“听闻最近城南有位沈姑娘,做的桃花膏和蔷薇露颇为别致,不知姑娘是否相识?”
沈嫣红心里一惊,没想到自己的名字竟能传到这样一位看起来身份不凡的人耳中。她定了定神,笑道:“不才,正是小女。”
男子似乎有些意外,墨色的眸子里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嘴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弧度:“原来如此。失敬。”
“公子客气了。”沈嫣红觉得这位公子有些古怪,却又说不上来哪里古怪。他的语气里没有轻视,也没有刻意的热络,只是带着一种淡淡的探究,像是在打量一件有趣的藏品。
“沈姑娘年纪轻轻,便能做出让人称道的脂粉,想必对香料胭脂之道颇有研究。”男子的目光再次落在河面上的花灯上,语气随意得像是在闲聊,“方才看到岸边有卖石榴的,忽然想起一事,不知沈姑娘对石榴胭脂可有见解?”
石榴胭脂?沈嫣红愣了一下。她前世做美妆博主时,确实研究过古方胭脂的做法,石榴胭脂便是其中一种。只是这男子为何会突然问起这个?她看了看男子脸上的银蝶面具,隐约觉得他不是在随口闲聊,倒像是在……试探她。
她定了定神,微微一笑,语气不卑不亢:“见解谈不上,只是略知一二。”
“愿闻其详。”男子转过身,正面面对着她,银蝶面具的蝶翼在她眼前轻轻晃动。
沈嫣红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石榴胭脂,顾名思义,是以石榴为主要原料。取成熟的石榴皮,洗净后加水煎煮,煮出的汁液呈深红色,这便是最天然的染料。只是石榴皮的汁液性子偏涩,直接用来做胭脂,颜色虽艳,却容易干涸结块,涂抹起来也不够顺滑。”
她顿了顿,见男子听得认真,便继续说道:“所以古法中,常会在石榴汁中加入紫草,紫草性温,既能中和石榴皮的涩味,又能让颜色更显醇厚,从深红转为娇艳的玫红,更适合女子的肤色。但这还不够,胭脂要想细腻柔滑,还需加入蜂蜡。将蜂蜡融化后与汁液混合,搅拌至浓稠,冷凝后便是质地温润的胭脂了,涂抹在唇上颊上,既显色又服帖,还带着淡淡的果香。”
她说得条理清晰,从原料到做法,再到改良的诀窍,都娓娓道来,眼神里带着对自己专业的自信,一点也不像个寻常的市井女子。
男子静静地听着,墨色的眸子里光芒流转,等她说完,才缓缓点头:“沈姑娘果然对胭脂之道颇有心得。只是不知,姑娘觉得这石榴胭脂,比起市面上常见的红蓝花胭脂,有何优劣?”
“各有千秋。”沈嫣红不假思索地回答,“红蓝花胭脂历史悠久,颜色更为鲜亮持久,但工序繁复,价格也高;石榴胭脂做法相对简单,原料易得,颜色更显娇俏,带着天然的果香,只是留香时间稍短。若是寻常人家日常使用,石榴胭脂其实更为实惠贴心。”
她的回答既肯定了传统,又点出了石榴胭脂的独特之处,还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既专业又周全,透着一股难得的通透。
男子沉默了片刻,忽然笑了,虽然隔着面具,沈嫣红却能感觉到他笑意里的赞赏:“沈姑娘不仅手艺好,见识也不俗。听姑娘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公子谬赞了,小女只是随口说说。”沈嫣红微微欠身,语气依旧保持着谦逊。她知道,言多必失,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身份不明的人面前。
“随口说说便能有如此见地,可见沈姑娘是真的用心了。”男子看着她,目光温和了些,“方才多有叨扰,还望沈姑娘莫怪。”
“公子客气了。”
“时辰不早,我也该告辞了。”男子朝她微微颔首,转身便要离开。
“公子请便。”沈嫣红也松了口气,正想拱手道别,却见男子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回过头对她说,“沈姑娘的嫣红阁,我记下了。或许日后,会登门拜访。”
说完,他便转身融入了熙攘的人群,月白锦袍的身影很快消失在灯笼的光影里,只留下那若有似无的冷香,还萦绕在沈嫣红鼻尖。
沈嫣红站在原地,手里还提着那盏歪了的桃花灯,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这个戴银蝶面具的男子,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突然问起石榴胭脂?他说的登门拜访,是随口一说,还是真的会来?
她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想太多了。管他是谁,只要自己手艺过硬,用心经营,无论谁来,她都接得住。只是刚才说起石榴胭脂,倒让她心里生出了些想法。桃花膏和蔷薇露虽然卖得不错,但终究只是护肤和香氛,若是能做出独特的胭脂,想必能让嫣红阁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石榴胭脂……”她喃喃自语,眼里渐渐亮起了光。
河面上的莲花灯还在缓缓漂流,一盏连着一盏,像是天上的星星落在了水里。沈嫣红提着桃花灯,转身往回走,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刚才那个戴银蝶面具的男子,像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里漾起了圈圈涟漪,但更多的,是激起了她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回到旧巷,嫣红阁的门板在灯笼的映照下泛着温暖的光。沈嫣红推开门,将桃花灯挂在门楣上,看着铺子里整齐摆放的桃花膏和蔷薇露,心里忽然充满了干劲。
“明天就去市集看看,有没有好的石榴和紫草。”她给自己打了打气,开始收拾铺子里的东西。
夜色渐深,巷子里的喧闹渐渐平息,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笑闹,和远处隐约的鼓乐。沈嫣红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风吹过桃树的沙沙声,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银蝶面具,和那双墨色的、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
“不管你是谁,若是真的来了,我定让你看看,我沈嫣红的手艺,不止桃花膏和蔷薇露。”她在心里默默地说,嘴角带着一丝自信的笑意,渐渐沉入了梦乡。
梦里,她仿佛看到嫣红阁的铺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胭脂水粉,有娇艳的石榴胭脂,有温润的珍珠粉,有清冽的蔷薇露,还有更多她还没来得及研制的新品。柜台前站满了客人,有街坊邻里的妇人,有大户人家的丫鬟,甚至还有戴着帷帽的贵女……而她,正站在柜台后,从容地为客人们介绍着自己的产品,脸上带着满足而自信的笑容。
这或许,就是她来到这个世界,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