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小说的博物学叙事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小说的博物学叙事研究

李洪青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语言文字17.9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5 17:29:36 最新章节:第13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重点考察盛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博物学话语如何为当时英国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再现阶级、性别、地方及帝国殖民活动等重要话题提供了叙述策略,其小说如何展示了用旨在研究自然的博物学分类法研究人类社会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博物学和其现实主义创作美学之间的关联。博物学叙事彰显了盖斯凯尔多元、跨界的艺术创作理念。在学科分化日益显著的维多利亚时代,盖斯凯尔始终保持着在科学和人文之间自由游走的能力和精神需求。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洪青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教材主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需要,选择了“能力本位”的编写体例:在内容方面,以听记能力、表述能力、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和迁移能力为本位并统帅课文选择,分别构建了“听辨与表述能力”“阅读能力”“繁体字识记与文言翻译能力”“能力迁移”4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项目(有的还有二级子项目),每个项目下均有若干篇精选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支撑。在结构方面,总体上采用板块式单元结
    王辅政 张平 向颖等编著社科18.7万字
  • 会员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基础的、关涉到多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学科的性质决定其需要语言学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以解释教学和习得中“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层面的问题。本书运用理论语法的观点、原理及方法来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试图在寻找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接口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为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屏障做出一些努力。书中介绍和讨论的语法理论主要包括:认知语法理论、语言类型学理
    郝琳社科18.7万字
  • 会员
    本书分析总结迄今为止从语言角度对可疑佛经进行考辨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展望。书稿正文分为四部分:(1)中古汉译佛经考辨概貌。梳理中古早期汉译佛经考辨、鉴别工作的缘起、对象、方法及原则,评述以往的相关成果。(2)东汉安世高译经的考辨与鉴别。精选甄别、考辨题署东汉安世高译、实则有问题的部分译经论著,从语言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推定题署安世高译的可疑译经的翻译年代/译者。(3)东汉支娄迦谶及
    方一新主编社科31.9万字
  • 会员
    日本在进入江户时代之后,庶民教育逐步兴起。町人阶层开始接触到汉籍,并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及精神层面上的满足,汉语学习成为热潮。本书以《唐话纂要》《重订冠解助语辞》等江户时代十九部汉语研究类著述为文献基础,揭示江户学者对汉语所进行的研究。同时,对中日同期的汉语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江户时代汉语研究的学术源流。以期为读者了解江户时代日本研究古汉语虚词、俗语的情况以及古汉语语法研究对近现代
    王雪波社科11.8万字
  • 会员
    叙述声音是一种比喻意义上的声音,有多重内涵。它隐喻作者意识在叙述话语中留下的迹象,这些话语迹象可为读者感知,体现着叙述主体与叙述行为的关系。叙述声音是重要的叙事学术语。出于多种原因,此概念长久以来未被准确定义,因此有必要对叙述声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本书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叙述声音的概念、来源、构成、分类、特征和功能等方面开展研究,阐释了它在文本建构、读者接受和文化交流中的意义与
    刘碧珍社科21.4万字
  • 会员
    本书分别从《齐民要术》的语言、词汇、语法、谚语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第一章概述了《齐民要术》语言的专业性、口语性和地域性的三大特点及其语料价值。第二章是《齐民要术》的词汇研究。包括常用词研究,同义词研究,新词和新义研究,以及疑难词语考辨研究等。第三章探讨《齐民要术》的语法和句法研究。分别以《齐民要术》中的量词、连词、介词、副词为例,分析了中古时期汉语语法的特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揭示出了
    高玉婷社科21.5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分析医生职业身份的形成机制和维系机制,阐述医学话语如何对医生主体实现收编和改造塑形,论述话语框架如何框定医生主体的可见、可感、可知和可言的范畴,重点探讨当代美国医生作家如何通过书写再现话语指定的界内之物与界外之物的碰撞和对抗,最后论述他们如何从这种身份述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冲突中去发现身份再生产的契机以及重新认识他人的新视角。
    孙杰娜社科16万字
  • 会员
    本書綜合利用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兩百餘種,對先秦兩漢时期的量詞系統進行全面描寫和研究。先秦兩漢时期量詞總計三百三十九個,其中名量詞三百二十個,動量詞十九個。本書在共時研究的基礎上展開歴時探討,分析了每一個量詞的語源、發展及興替,其中對一百零六個量詞的探討修正了之前學界的觀點。本書還進一步考察了先秦兩漢量詞的语法特徴、量詞發展的地域性和不平衡性等問题,并结合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相關量詞研究的成果從類型學
    李建平社科32.7万字
  • 会员
    本书从“认识篇”“行动篇”两个层面入手,着力解决写作者在写作中遇到的逻辑思维、质量控制及过程管理等问题,帮助写作者认清写作本质、弄清写作要求、理清写作过程,并创意性地设置时间安排(打卡)和事项管理(清单)制度,力求在约100天内解决写作者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及自我检测的难题,全方位辅助、支撑、督促写作者走出写作困境。
    田洪鋆社科1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