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能刺东西的原因
大家是否都留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细小的针总是很轻松就能把布、绸缎、纸片甚至是厚纸板都穿透,并且在刺穿后仍然可以直立着?但是如果拿一根前端为圆形的钉子,用同样大小的力量则很难刺进去!同样大小的力量,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关键原因就是压强。即使我们使用相等的力,但因为针的施力点非常小,所有的力都集中在这一点,然而对钉子而言力却全部集中在一个面上,当然面要比点大,因而它们的压强不同,所以尽管我们使用完全相同的力,但是针能够更轻松就能刺穿物体。
是一只20只爪的铁耙容易挖掘泥土呢,还是一只60只爪的铁耙容易挖掘泥土?很明显20只爪的更容易。原因在于20只爪的对泥土的压强肯定大于60只爪的,因此也就更容易挖掘。
所以,我们在探讨压强时,不能只考虑力的大小,还要考虑受力面积的大小。就好比说“一个人的工资是3000元”,我们并不能从这句话中看出这个人的工资是高是低,因为这可能是他的月薪、周薪,也或许只是10天的工薪,甚至还可以是年薪。因此,我们如果要想弄明白两个力作用谁大谁小,就一定要搞清楚这两个力各自的作用面积是多少,到底是1平方厘米的作用面积还是0.01平方毫米的作用面积。
大家一定都了解这样一个常识:在雪地上行走时,我们的脚很容易陷入松散的雪中,使得我们无法前行,但假如我们穿上滑雪板,脚就不会陷进去那么深。因为当我们穿上滑雪板之后,增大了承受人体重的面积,如此一来就大大减少了人对地面的压强;假如我们不穿滑雪板,人的体重就会完全集中在脚上,由于脚与滑雪板相比,面积小很多,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比较大,因此脚陷进雪里是非常容易的。为了让大家更明白,现在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用力相同时,压强和受力面积成反比,如果脚底面积是滑雪板面积的1/20,那么不穿着滑雪板时对地面的压强就是穿着时的20倍。因此,以后我们要想到雪地上走路,必须要穿上滑雪板来增大体重的承受面积,不然陷入雪地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经验丰富的人在深雪地上行走时都会把球拍形的雪鞋穿在脚上,目的是用增加脚底面积的方法来使身体对雪地的压强减小。同理,假如行走在薄冰上,人们通常会选择匍匐前行,因为如此一来会使受力面积增大,从而使人的体重得以分散,进而体重对薄冰的压强减少。
战车和耕耘机也是同理,只有通过增加底面积来分散它们巨大的重量,才能不陷入松软的泥土中,而正常行走在土地上。一台8吨或者8吨以上重的耕耘机,增加底面积后对地面的压强会减少到6N每平方厘米,甚至是更低。那么,对于负载2吨的农耕机而言,它对土地的压强能够减小到1.6N每平方厘米。
现在我们明白细针为何如此轻而易举刺穿物体。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刀同样是这个原理,由于薄的刀刃的受力面积比较小,所以更加锋利,极易把食物切碎。
总而言之,尖细的或者锋利的东西之所以更容易刺进物体,就是由于它们的作用面积非常小,所有的力都集中在一点,起作用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