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弦高一方面让人去报告郑国,另一方面,自己买了一些犒劳士兵的礼品,就在半路等着秦国军队,等遇到秦国军队的时候,说自己是郑国的使臣,要见秦军主将。孟明视一听这消息,大吃一惊,心说我们本来是要偷袭郑国的,郑国这头怎么就知道消息了?于是就把弦高叫过来问问,弦高就说郑国也不知道怎么就得罪秦国了,秦国发兵过来讨伐,所以想先派人迎接一下大军,然后有什么事情都好好说,都好商量。孟明视一听,得,我们本来就是要搞偷袭的,现在郑国都知道消息了,必然加强防备,偷袭还有毛用?就对弦高说你先回去吧,我们这次来不是为郑国的,没你们什么事,放心,但一想都跑到这里了,不能空手来,于是顺便把滑国给灭了。
这头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半信半疑,再一看留在郑国的秦军,个个都精神抖擞,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精神,就把这些人遣散了,于是偷袭郑国的计划就这么泡汤了。而这头晋国也得到了秦国要打郑国的消息,对于要不要帮助郑国也展开了激烈讨论,一方认为不应该和秦国开战,第一秦国还没有打郑国,第二秦国也没有打晋国,第三,晋国现在正在处理晋文公的后事,不应当出兵,而且出兵没理由。而主战派的先轸却认为,必须得打,第一郑国和晋国结盟,秦军偷袭郑国,也就相当于和晋国宣战,第二晋襄公继位,秦也不派人来吊唁晋文公,也不庆贺晋襄公,反而出兵攻打盟国,说不过去,第三秦军如果灭了郑国,那么对于晋国来说就是潜在的威胁,早点打,早点消除威胁。
最后双方的辩论结果是晋襄公认同先轸的观点,先轸分析后得出结论,秦兵打郑国估计不好打,也没什么援军,不久就会班师回朝,而回去的路上必然经过崤山,可以在这里埋伏一支军队,打的秦军绰手不及,于是就事先在崤山设下埋伏,等着秦军过来。而这头的秦军偷袭郑国不成,却灭了滑国,倒也不算空手而归,就班师回朝,路过崤山的时候,和晋军遭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