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少数服从多数

唐狡就说了,你还记的那个绝缨大会吗?当初的那个咸猪手就是我,当时你为了顾全我们的面子,没有揭穿我,对我来说已经算赏赐了。楚庄王听了,说那就等凯旋归来后再说吧。唐狡对别人说,当初楚庄王给我面子,今天我立下了战功,也算扯平了,互不相欠算了,于是当晚就溜了。之后楚国一鼓作气,攻破了郑国,郑国国君出来求和,表示愿意归顺楚国,并且还把几个王宫贵胄送去楚国当人质,楚国这才班师回去,回去的路上得到消息,说晋景公派援兵过来了,这时候楚庄王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关于是否和晋国开战的会议。

孙叔敖认为,楚国攻打郑国的目的已经得到,没必要和晋国开战。

而另一个叫伍参的人认为,郑国之所以一直背叛我们,多半是觉得晋国比较厉害,见晋国来,我们就走,那肯定坚定了这个想法,到时候肯定又会背叛,所以必须要打仗。

孙叔敖接着分析,我们先打陈国,然后打郑国,大军需要休养,如果和晋国打仗,如果打输了,你就算自杀,也挽回不了了。

伍参接着反驳,如果打赢了,那就打赢了,如果输了,自然死于乱军之中,等不到自杀了。

楚庄王觉得双方都很有道理,于是准备采用选举制,让每个人写一个字,觉得能打仗的,就写一个“战“,觉得需要休养的,就写一个“退”,看看大家的意见。最后的结果是,只有四个人元老同意退兵,其他二十几个人写的全是战。楚庄王一看元老同意退兵,就决定退兵。

当晚,伍参跑去见楚庄王,问为什么要放弃郑国?楚庄王说,我没有放弃郑国啊?

伍参接着问,既然没有放弃郑国,为什么要退兵?

楚庄王说,这些元老都是老司机,让退兵就退兵了。

伍参接着说,我就知道是这样,不过晋国现在新一届的将军已经不复当年,而且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郑国,如果现在退兵,晋国也没什么战斗力,晋国必然又要接受郑国,相当于我们打了这么久,然后送给晋国了?这不是放弃郑国是什么?

楚庄王一想,有道理啊,于是又下令,准备迎战晋国援军。

而晋国那头,同样进行了一个是否和楚国开战的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