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县、乡、村和社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设施和能力建设,形成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台和网络。提高基层行政服务水平,就是要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

近年来,中共昆山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城乡社区建设管理指导委员会、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减负增能专项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制定落实考核细则,完善市、镇、社区(村)三级管理网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政服务更加便捷。进一步健全审批业务信息共享和部门间网上协同办理审批机制,行政审批服务再提速19.6%,网上审批率提高到50.4%。9个行政服务分中心挂牌运作。深化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电等实际问题。二是行政行为更加规范。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完成新一轮规范性文件清理。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承接与省辖市相同的行政管理权限。推进张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设置“一办六局一中心”政府架构,下放665项行政处罚权和135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深化政务公开,梳理行政职权5338项,细化34个大类134个小类信息公开事项,政府公共服务上网率达92%。完成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03项。举办140个村(居)重大事项听证会331场次,涉及金额3亿元。办理人代会议案和人大代表建议251件、政协委员提案251件,满意率分别达99.2%和98.4%。三是行政监察更加有效。在全省率先出台现代化指标体系督察和问责办法,有效落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建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村级勤、廉、绩、效考评系统,实现市、镇、村三级电子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全覆盖。完善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建设,新设置200个电子监察点,对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实行全过程监控。开展机关厉行节约专项治理,规范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公车购置及运行、会议、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等费用保持零增长。拓宽审计覆盖面,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2013年1月3日昆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推进“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苏州阳光便民·昆山网络平台”,实现与苏州“寒山闻钟”论坛的对接联动,开通“昆山发布”政务微博,每季度组织政府与社区、市民代表恳谈会,规范举办村(居)重大事项听证会,广泛听取和受理基层组织、市民群众对“政社互动”工作的意见建议和问题投诉,畅通了政府、社区、市民三者之间的互动渠道。不仅拓宽了“政社互动”渠道,也有效调动了社区、市民参与政府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了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仅2012年一年就举办140个村(居)重大事项听证会331场次,涉及金额3亿元。实施大规模审批提速,行政审批再提速19.62%,网上审批率达50.37%,不断满足社区和市民对政府服务的要求。开发运行市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网上申报、业务在线处理、办件公开和结果查询全过程办理监督,并逐步向基层服务中心延伸,确保更好地保障公共利益、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服务。苏州市民政局:《昆山夯实“政社互动”基础 全力开创现代化社会管理新局面》, 2013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