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意向关系研究
- 木志荣
- 1288字
- 2025-04-13 05:37:31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对我国十年创业教育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基础上,通过大样本调查,验证现有创业教育资源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创业教育、整合创业教育资源的策略和建议,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层次合理、运行有效、特色鲜明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为此,我们将提取出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维度,并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利用创业意向的维度,构建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意向的关系模型,然后对我国教育部首批试点开展创业教育的九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以数据分析验证现有创业教育实践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客观和科学地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从中得到启示,对我国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改善提出可行建议。具体来讲,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五个目的:
(1)从创业教育主体和创业教育体系两个方面归纳总结出我国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维度,并构建创业教育量表;
(2)探讨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维度;
(3)探析创业教育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
(4)探析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5)分析讨论研究结果,提出改进创业教育、整合创业教育资源的策略和建议。
1.3.2 研究内容
本研究试图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从实践的角度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意向的关系模型,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实证分析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并从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出研究结论和建议。研究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部分主要论述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理论和实际价值、研究目标和内容以及研究思路、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该部分主要就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相关文献发展脉络,发现既有理论的研究不足和分歧点,为本书的研究找到切入点。
第三章,概念框架和假设提出。该部分首先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并归纳总结出创业教育的维度;然后针对大学生研究群体的属性确定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维度;最后构建创业教育和创业意向的关系模型,并提出本书的研究假设。
第四章,研究设计。该部分主要确定问卷调查的样本源,设计变量测量量表,介绍对有效数据的统计方法,最后对测量变量进行预测试,分析各变量的信度和效度,以确定最终的正式问卷。
第五章,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该部分主要发放、回收和整理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以对第四章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第六章,研究结论和启示。该部分主要对第五章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本研究的结论,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第七章,建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该部分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在总结我国创业教育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并重点分析在我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和创业政策方面的改进意见。
第八章,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该部分主要介绍欧美创业教育顶尖商学院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重点介绍了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的形式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