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与蔡元培研究杜威之关系

蔡元培也提到过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称杜威是“西方的孔子”,但蔡元培与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研究实践杜威教育思想是不一致的。在蔡元培的教育教学中,他更重视的是实利教育。蔡元培等在民国初年,提出过实利主义教育,并将这一思想列为民国元年教育方针五项内容之一,“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甚贫,实利主义之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1]。他认为要促进国家的发展,教育首先应当重实用、重社会生活,实利主义教育为当务之急,算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乃至木艺、烹饪、裁缝、金、木、土工等实利主义教育内容都是迫切需要的,他希望通过这些学科教育培养服务于国家社会需要的人。这一思想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有相同处,他们都注重教育的实用性,提倡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主张运用教育改变社会,但实际实利教育与实用教育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实利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之学有很大的相关性,它们都反对传统教育虚空、不切实际性,主张通过自然科学技术教育,获得立刻的效用,以解决中国最急迫的物质落后问题。当蔡元培这种传统文化背景遇到他留学德国的经历时,立刻发挥了作用。蔡元培重视实业的实利教育与中国的经世致用哲学的相近之处,使他看到解决中国落后的出路。留学归来后,他将德国实利主义教育的思想、方法带回国内,用以改革中国的教育,希望通过实利主义教育很快实现振兴中国的梦想。而实用主义虽也重视实效,但实用主义更关注人与社会的长期的和谐关系,不似实利主义注重短效。

另外实利主义重视眼前的实效,它需要实施后很快取得效果,对于成为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有体系的理论它并不热衷,而实用主义用来指导生活教育实际,它重视的是长远的效果,它使个人与社会发生持久的深刻的转变,因此注重理论的指导性,而它也被看作是一种理论,一种方法。因为关注点不同,他们对同一问题虽在某些方面比较一致,如都关注职业教育,但蔡元培的职业教育更重视通过教育培养从事各种职业技能的人才,达到很快改变社会的效果,相比之下杜威职业教育更注重个人、国家的长远建设,它需要从观念到行动的改变,见效并不很快。

因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与蔡元培的实利主义教育具有一致性,且杜威实用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教育有相合处,所以蔡元培重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有一定研究。但因为师承渊源以及实用主义与实利主义对于效用、实用理解的不同,蔡元培并没有如胡适等杜威中国学生那样信奉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也没有以杜威思想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正如他办学指导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样,他不以某一派为指导思想进行改革,而是集众家之所长,改革教育。可以说,对杜威的研究实践只是他的一个兴趣点,而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则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宣传其师思想中,这也是蔡元培重视研究杜威与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不同。

在阐述中国杜威教育学派成立的缘由以及产生的背景之后,按照《明儒学案》对学案论述的体例,我们将进一步阐述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各代表人物的思想,论述他们与杜威思想之关系,进而充分证明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成立以及胡适、陶行知等作为中国杜威教育学派成员的主要思想。因书之篇幅及他们在教育上的影响不同,本书将选取郭秉文、胡适、蒋梦麟、陶行知、陈鹤琴为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在美国接受杜威思想,回国后由于杜威的来华,他们更是热衷宣传杜威思想,并将杜威思想应用到中国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但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腐败使得他们将眼光更多地集中在运用杜威思想解决、改变中国现实问题上,而对杜威的学理研究得并不多,他们急于用杜威的思想为改变中国社会服务,至于杜威思想究竟怎样,本意如何,他们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这点,作为老师的杜威也很明确,他在中国的演讲也没有进行过多的理论阐述,而是致力于将实用主义理论更通俗化,更符合中国国情。对于许多人、甚至包括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内的人对他思想的误解,他没有追究,我们几乎看不到杜威对当时中国学者对他思想阐述的批评意见,更多的是杜威阐述自己的观点,而让学生根据各人的理解去实际阐述、实践。言论自由、大胆行动使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产生了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

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看杜威思想也更多是从中国实际需要出发,他们将杜威学说看作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而非一种学理,一种研究兴趣。正如胡适在日记中所说,今日中国之急需,不在新奇之学说,高深之哲理,而在所以求学论事观物经国之术。他们对杜威哲学、教育学说的介绍和宣传具有明显的功利倾向。中国杜威教育学派虽然主张学习美国先进思想,但对输入学理并不十分热心,而是热衷于结合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而输入学理,因此他们的思想具有的共同特征就是致力于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西方,他们并不是如有批评者所指出的那样,没有辨别力,盲目学习西方,对西方文化的毛病视而不见,一味赞美。只是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西方文化有没有缺点,而是强调它的优点,主张大力学习。[2]前面的那种批评实质没有抓到中国杜威教育学派教育实践的意义之所在,也解释不清为什么诸多人士批评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但他们依然在中国产生很大实效,具有很大影响,也说不清为什么批评者看似客观的评论在中国却行不通。

[1]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高平叔,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

[2] 胡适.胡适全集(第4卷)[M].季羡林,主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57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