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与杜威实验主义教育思想

王颖

从学术史角度看,20世纪前半期,郭秉文、胡适、蒋梦麟、陶行知、陈鹤琴等在研究、践行杜威教育思想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以此为基点,本章着重陈述中国杜威教育学派这几位代表人物的现代教育思想,探讨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揭示杜威以及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中的意义。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杜威教育学派进行的研究、实践活动始终从国家建设、社会发达出发,围绕如何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中国现代教育发展而展开;同时因为社会的发展以及各人的研究实践不同,他们对杜威现代教育思想的阐述、继承与创新又呈现出不同特点。郭秉文在国立东南大学展开科学教育,实施学生自治等教学管理措施,使杜威思想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运用。胡适在杜威教育哲学领域对杜威思想作了很好的阐释,他用实验主义教育思想看待解决中国教育的发展问题,给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方法论。蒋梦麟在北京大学实行个性教育、教授治校,推行杜威思想,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杜威思想与中国传统结合起来,使杜威教育思想具有了儒家色彩。陶行知是将杜威教育思想从高等教育领域推广到基础教育、乡村学校的第一人,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被认为是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创造性发展。他在南京近郊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是杜威的教育理论和他本人实践的具体示范,其影响推及许多乡村学校,推动了中国大众教育、普及教育的发展。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中国化”幼儿教育深受杜威学说影响。

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实践,扩大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范围,从20世纪前半期开始,中国教育——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到幼儿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普通教育到精英教育等,都开始碰触到现代化问题。在46世界教育进入现代化全面改革之际,中国杜威教育学派身体力行使中国教育进入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中,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并且他们所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各国杜威教育学派实践一道成为世界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