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和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Chenery)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其中两个方面最引人注目:一是工业化,即从农业经济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变;二是城市化,即人口持续不断地从农村转入城市。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发展是否协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衰。因此,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既要遵循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又要注重中国经济发展不同于欧美等国的独特国情。“一五”计划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条主旋律。进入21世纪,中央政府适时明确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化目标,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路径,这些都标志着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而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研究成为理论界与实践工作者的重点和热点。[1]深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对于推进21世纪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人民出版社,2014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