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团队没业绩,如何激励?
- 李伊雅
- 2442字
- 2021-07-07 18:08:35
1.2 什么样的痛点可以真正刺激到员工
既然激励要把握员工的内在需求,找到员工的痛点,我们就需要知道什么样的痛点可以真正刺激到员工。是钱吗?是地位吗?是荣誉吗?是股权吗?
我想说以上这些东西都可以作为痛点刺激到员工。但是,不同员工有不同的痛点,有的管理者不明白员工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最终导致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比如,管理者准备了1000元作为奖金,如果用1000元奖励一个月薪只有2000元的基层员工,他肯定会非常兴奋;但如果拿1000元奖励一个年薪100万元的销售总监,他可能会开心,但不一定会兴奋。也就是说你给予的外界刺激,究竟能不能引起员工的兴趣,这点对于员工来说至关重要。在这里讲解一个管理学中比较经典的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见图1-2)。

图1-2 需求层次图
生理的需求,是指维持员工生存的基本需求,比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
如果员工在这些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则会全身心地投入满足这些需求的工作中,员工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会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此时,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就应该重点考虑员工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医疗保障等内容。
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去一线城市打拼,首先要解决租房问题,一线城市的房租昂贵,如果企业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相关的问题,例如提供住房补贴等,可能就会成为吸引刚毕业的大学生留下的重要因素,而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会因为这份住房补贴而努力工作。
安全的需求,人们都喜欢一个安全、有秩序的生活环境,在工作中也不例外,当员工的生理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出现安全的需求。
此时,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就应该重点考虑员工的就业保障、劳动保护、养老保障、健康保障等。比如,企业应该依法给员工缴纳养老金、失业险等。满足员工这类需要,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具有保证自身安全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安心工作。
社交的需求,是指员工对于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的需求。
当员工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社交的需求。如果员工社交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此时,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就应该重点考虑员工上下级沟通、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等内容。
例如,某外聘员工初入企业后,渴望在团队中与同事建立深厚的关系,管理者在意识到员工有这种社交的需求时,应该采取主动支持的态度,可以开展一些团队建设活动,拉近初入企业的员工与内部员工的关系,调节团队内部的氛围。
尊重的需求,是指员工对认可和尊重的需求。
一般来说,尊重的需求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两种,内部尊重是指人的自尊,员工自我主观的尊重,比如员工独立做事、充满信心地工作等;外部尊重是指员工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肯定、赞扬,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应该注意员工的薪资、奖励、晋升机会、社会地位等问题。
例如,某销售主管在一家公司工作十年,该主管一直渴望自己能够得到晋升,在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同时,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但是该公司对该主管的晋升申请一直不予理睬,这必然会打击该主管的积极性。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员工为实现自身价值,完成个人理想和抱负的需求。
例如,员工希望自己成为大家所期望的人,做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事情,才能得到内心的满足。此时,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就应该重点考虑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挑战性、员工的职业发展是否明确、员工是否参与了企业发展的决策、员工的个人能力是否得到发挥等问题。
可以说,需求层次理论的适用性非常广,既适用于基层员工也适用于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一理论有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必须满足低层次的需求,然后个体才会关注高层次的需求,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例如,人的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是较低层次的需求。员工只有满足了这两种需求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包括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很多管理者认为,只要给员工足够的钱,员工就会卖力干活,给得钱越多,就越会卖力,请问你会给一个刚入职的实习生年薪100万元吗?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当员工的需求层次上升后,生理、安全等物质性的需求比重下降,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性的需求比重会上升。
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的需求会逐渐变化,管理者必须要弄清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员工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这样才能确保激励的有效性。总结来说,激励是一个不断动态调整、逐渐完善的过程。
一家企业的员工是分层次的,不同的员工在其组织内的地位不同,其需求也是不一样的。管理者还应该关注不同地位员工的需求层次,从而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这样才能满足其需求,实现激励员工的目的。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我们可以将员工的需求和激励方式分为以下几类:
(1)一般来说,基层员工关心的重点在于薪酬、福利、奖金等,这些可以满足他们生活中基本的需求,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保障。基层员工特别渴望满足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对基层员工的激励重点在工资、福利和奖金等方面。
(2)中层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上要向高层领导负责,对下还要管理基层员工,他们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中层员工经过多年工作的磨炼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知识储备,他们对于薪酬待遇和工作稳定性有一定的需求,但是他们更加渴望被尊重和认可,这类员工特别看重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和作用,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中层员工的社交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更强烈。对中层员工的激励重点在人际关系、上下级沟通、自尊等方面。
(3)高层员工一般具有丰厚的收入、广泛的人脉圈子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更加渴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展现自身的价值,即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一般来说,对高层员工的激励重点在地位、荣誉等方面。
很多管理者会说,我知道需求层次理论,不就是不同级别的员工需求不同,激励员工的时候“看人下菜碟”就好了。可是抓住了员工的痛点,是不是就可以完美激励员工了呢?笔者想说,这可不一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