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发展内外需动力协同战略与政策
- 李智 马龙龙
- 758字
- 2025-02-17 12:27:24
第4章 破解结构性约束:消费外流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增长的收入和不断提高的购买力水平为居民消费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物质商品日益丰富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人们低层次需求的满足,消费者对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消费对象产生消费欲望。此时由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新增消费能力并不是平均地分配到每一类商品中,而是更多地分配到那些满足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需求的消费品上。参照国际零售业发展的经验规律,人均年收入突破7000美元大关将促使居民消费行为发生质的转变:价格敏感度降低,商品品质诉求提高。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中国前10%的高收入户年均收入超过7000美元;截至2011年,北京、广州、上海等15个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突破7000美元。按收入水平衡量,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正在跨过消费转折点,形成高端消费需求。
然而,快速增长的高端消费需求并非全部流向中国自主商品,也并非全部在中国境内市场实现。外国商品以其更高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迎合了居民升级的消费需求,填补了消费升级背景下国内自主供给与消费需求间的缺口,大量高端消费流向国外商品。2012年,中国消费者消费金额占总金额的比重超过20%;2009—2012年,中国消费者海外购物消费增长率连续四年超过50%,增速为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
消费内需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乃至大国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引导和拉动作用。日益扩大的高端消费本应成为拉动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的最重要力量,但消费外流对这一系列作用机制构成明显的掣肘,不仅分流了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削弱了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而且阻断了消费升级到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不利于民族企业的成长壮大、民族品牌的培育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鉴于此,本章将系统考察当前我国的消费外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