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鉴
- 谢宇 刘学伟主编
- 669字
- 2025-04-11 04:09:29
山药
别名 薯蓣、土薯、山薯、玉延、怀山药、淮山药。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

生境分布 生长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中。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于河南焦作市,习称怀山药,质量最佳。
采收加工 冬季(11~12月)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干燥,称为“毛山药”;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主治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量用法 15~30克。
使用注意 本品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使用。实热邪实者忌用。


精选偏方
①糖尿病、口渴、尿多:山药15克,黄连6克。水煎服。②咳嗽痰喘、慢性支气管炎、老人慢性支气管炎:鲜山药适量。捣烂,与甘蔗汁和匀,炖热服,每日2次。③肺病发热咳喘、自汗、心悸、便溏:山药60~120克。煮汁饮服;或每日适量煮食之。④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生山药1挺(去皮),蓖麻子2个。同研贴之。⑤痰气喘急:山药适量。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⑥小便多,滑数不禁: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白茯苓(去黑皮)各适量。上2味,各等份,研为细末,稀米饮调服。⑦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山药粉适量。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⑧湿热虚泄:山药、苍术各等份。饭丸,米饮服。⑨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⑩噤口痢:干山药适量。一半炒黄色,一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