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产业集群发展动力研究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特征及主要研究视角

产业集群(以下简称“集群”)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威廉姆森(Williamson)认为产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介于纯市场和纯科层之间,比市场更稳定、比科层更灵活。Tan(2006)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由于具有共生性和互补性等特性而形成的地理集聚。王缉慈(2001)认为,所谓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

哈肯(2005)从协同学的角度认为产业集群是一个由大量相互作用的主体形成的复杂系统,其演化动力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产业集群的演化实际上是一个竞争合作协同演化过程。

产业集群研究的代表学术流派主要有以下几个: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主要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出发来研究成本对企业集聚的影响;以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主要从降低交易费用角度研究建立经济网络关系的益处;以克鲁格曼的地理与贸易理论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从产业在区域空间上的数量聚集事实出发,用纯金钱的外部溢出性来解释地理集聚的过程,尤其是那些与劳动力市场和需求方相关的方面(Krugman, 1991),强调企业内部规模经济的递增回报的角色以及跨区域的运输成本降低和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性;波特(Poter, 1998)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集群是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基础;还有学者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研究集聚如何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等等。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方式,其特有的规模效益、竞争优势和创新效应,能为区域内的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一般来说,集群具有丰富的产业层面的内涵,产业集群最显著的特点是空间的聚集性和产业的关联性。王小青(2010)认为产业集群必须有能积极互动的完整产业链存在,形成产业网络、社会网络和区域网络三位一体的空间网络组织。产业集聚是前提条件,真正的集群在于产业关联企业的网络的形成。王朝云等(2011)认为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包括外部性(劳动力市场共享、关联辅助行业和创新外溢)、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分离)、网络关系和特定环境;产业集群综合了市场和科层组织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有序的生态组织,从而在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拥有整体竞争优势。高效的产业集群应该基于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与关联机构的集聚结构,依托创新网络建设降低创新费用,提高创新绩效,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汤临佳,等,2012)。

现在对产业集群的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综合多种定义可以概括出其主要特征:相关产业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网络化的空间联系;集群内形成核心产业与辅助产业相互促进、学习、竞争与合作的经济功能联系;等等。

学者们对产业集群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综合文献来看,主要是从结构特点(中心—卫星模型、中心—卫星式)、形成动力(跨国公司转移带动、龙头企业迁移带动和工业园区的建立带动)(朱华友,2010)、技术创新来源(政府推动型、产学研互动型和企业主导型)、内在动力机制(资源依托型、政府推动型、龙头企业牵动型)(肖功为,2011)等角度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