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38亿年前,宇宙曾是一个奇点,那时周围才算得上真正的虚无:一个没有物质,没有光,没有能量的传递,一个真正意义上什么都没有的地方。那时的宇宙是孤独的,没有任何东西相邻,也没有另一个宇宙的陪伴。
宇宙开始瞬间膨胀,内部的空间将宇宙扩大到足球般大小。此时内部是一个极为炽热,密度巨大无比的空间,基本上没有任何东西生成。
然而,就在宇宙扩张之际,内部的温度也逐渐冷却,这也给了夸克们时间生成。那时能量也懂得表现出来,只不过是在一对瞬间组成又消失的夸克粒子里面。
胶子是在当时宇宙空间里独有的物质,现在它们有一个不可能的定义——零质量物质。因为胶子的存在,夸克得以被创造,而在超高的压力和温度下,它们互相碰撞,最终毁灭。
宇宙继续扩张,温度也随之下降,夸克粒子们和其他基本粒子例如光子和引力子也终于意义上地诞生,只不过温度还是太高,胶子不能将自己与夸克粒子连接在一块,于是这时的宇宙中布满了紧紧挨在一起的粒子。这时的宇宙空间还是没有任何的光,因为光子无法从如此高密度的粒子堆之中跑出去。
现在是所有原子形成的前瞻,但同时也孕育了另一个十分危险的物质——奇异分子。
奇异夸克是由普通上夸克或下夸克粒子在极高温度,压力或者重力的情况下异变而成。奇异夸克们可以被定义为最完美的物质,它们拥有最稳定,强大的身躯,也有很强的传播性,如同贪婪地病毒一般,将所有接触到的物质都变成奇异物质。奇异粒子也有可能被揉成团,变作更加强大的奇异粒子团。最小的奇异夸克团可能就只有原子级别,然而最大的能堪比一架火箭,而它们每一个的质量与密度也巨大地不可理喻。
只不过宇宙扩张的太快,以至于从原来的宇宙奇点到原子的形成只过了仅仅一秒钟的时间。除了奇异粒子团,其他的夸克分子由胶子的粘合,都各自组成了原子的三大分子,电子,质子和中子。
电子,质子相互吸引,形成了最初的元素——氢原子。
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打开,光子也得以逃脱。此时此刻,宇宙中终于有了光的存在。然而,奇异粒子团也在这个膨胀的空间中毫无目的地自由穿梭。
有了分子,就意味着有分子气体的诞生;而分子气体也意味着星云的诞生。星云是原创造恒星的基础,然而主序星又建立在原恒星之上。
真正的恒星只是是因为主序星内核中氢原子核聚变的消耗,导致了急剧的压缩。它们的颜色普遍是耀眼的橙红色,而温度更高的它们却拥有着更冰冷的表面——蓝白色。
此时一整个银河系由不同的星云,暗物质,恒星行星以及其他物质组成,它辽阔无比,发出的光是无比的耀眼。如果将视野扩大,就会发现,有无数的不同银河系在周围出现。
宇宙中的空间还在不断扩大,以每秒七十五公里的速度扩张,这也导致了光子需要越来越久的时间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而其他的星系也与我们越来越遥远,直到银河系成为了最孤独的天体。
即使在宇宙中也有生与死。
恒星的出生与衰落都能创造出新的天体,中子星和黑洞便是恒星中超级红巨星第一次死亡后诞生的天体。恒星是炽热的,同时质量和密度也巨大无比。它们散发着光子,光子形成了光,带着能量以299,792,458米每秒的速度在宇宙中穿梭。如果人类用肉眼观察,则会导致暂时性失明,即使在月球距离太阳的位置。而这些光通常都是白色的,因为在宇宙中没有物质能够反射或者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恒星之中有氢原子在进行核聚变反应,由两个氢原子相撞成为氦原子的过程产生了巨大的辐射能量,但是这些能量永远都逃不出恒星的表面,因为始终有与其对等的引力将其压制。即使这些辐射能量十分强大,但也不是永动机,终有一天所有氢原子都会消耗殆尽,因为核聚变并不是可逆的。
那一天终于到了,核聚变辐射再也抵挡不了引力的猛烈进攻,败下阵来。所有汇聚在恒星里的氦原子都会被压缩成更大的原子,碳就是其中之一。所有的原子最终都会被压缩成一个极小的铁球,然而再也不会有任何的反应会发生了,因为铁是内核的最终形态。
即使如此,铁球最终也会被无限的能量所吞噬。现在周围的引力与内核的能量差距太大,以至于整颗恒星以每秒25%的光速急剧收缩,用不了多久所有能量都被汇聚到了一个奇点,后面排着队的则是超新星。
超新星是宇宙中最亮的星体,它浑身散发着耀眼的白光,如同黑暗中闪耀着的钻石。只不过这个形态维持的并不是很久,一场超新星爆炸由此诞生。这场前所未有的爆炸将恒星中的尘埃瞬间炸开,整片的光芒从中间点向外扩散而去。
待光芒消散而去,留下的便是一颗燃着蓝色炽焰的中子星,但如果这颗超级红巨星的质量和密度足够高的话,一个拥有无限质量,密度,能够吞噬一切的黑洞便能问世。
中子星的大小只有一个城市那么点大,但就是在那么点大的天体中,蕴含着整颗恒星的质量和能量。如果将宇宙空间想象成一个2D平面,那么中子星脚下便会被重力拉扯出一条极长的深渊。中子星的成分与地球十分相似,都有一个坚硬的外壳和液体内核,只不过中子星的表面还燃烧着能够上千万摄氏度的火焰。
中子星的中间部分则是被揉捏到一起的铁。这些铁可不是以金属键的方式存在,而是以成条的形式压缩在一起,就像宇宙中的意大利面团一样,这些铁可谓是宇宙中最坚硬的物质。而在这些铁的下面是无数的中子,被迫紧紧挨在一起,没有任何空间可以伸展。这些中子除了原先的,其余的部分都是由带着正电的质子和带着负电的电子的结合体。当压力足够大的时候,这些中子也会被压成更小的粒子——夸克。
一切都看着那么美好,但别忘了,在高温强压的环境下,夸克粒子可能会随时发生异变。如果发生异变那么后果则不堪设想。奇异夸克甚至能够冲出中子星的表面,等待着爆炸的能量将它们送入宇宙之中。
中子星也有死亡的一刻,但在死亡之前它会开始自转,而且是越转越快,以至于在宇宙中能够产生最强大的磁场。就在中子星死亡不久之后,留下的就可能是一颗不发光,没有能量的黑矮星。
但中子星也会相互吸引,因为自身的引力过于强大,两个中子星会相互围绕着转,中间的距离也会逐渐缩短,直到两颗中子星相撞——千新星爆炸,并且会向外发射出伽马射线暴以及电磁辐射。
千新星爆炸过后,便寓意着新星系的出现,这就如同鲸落万物生。所有的尘埃和物质都会因为重力的原因形成新的恒星,行星,以及其他天体。
大约50亿年前,太阳系便由此诞生,八大行星围绕着太阳系之首“太阳”公转。
但是,好景只持续了大约45亿年之久,直到一颗内部物质异变的的中子星生命到达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