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与生殖
- 章汉旺 靳镭 廖书杰主编
- 1496字
- 2025-03-15 05:59:29
前言
随着癌症筛查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保健制度的完善,更多的癌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就被发现,由此年轻患者,甚至儿童、青少年患者也日益增多。25%的乳腺癌患者年龄<40岁,而淋巴癌的二次发病高峰在15~30岁和45~55岁,世界上有报道的宫颈癌患者最小年龄为13岁。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手术、放疗及化疗在治病过程中会对患者的器官和功能造成重大伤害,特别是对年轻患者的生育内分泌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过于关注癌症本身及患者的生存率,忽略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致于癌症患者要同时遭受肿瘤本身和治疗过程中器官及功能损伤的双重打击,如严重的造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的损伤,性功能的损伤,生育功能的损伤,甚至永远丧失生殖能力。
而今,医学和生物科学飞速发展,多数肿瘤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年轻的癌症生存者在抵御肿瘤的同时,如何维持身体健康、保障生活质量是极大的挑战。生殖健康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问题,而生育问题又是关系到年轻患者生存质量的首要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但有利于维护家庭幸福稳定、社会和谐,而且对促进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其中,越来越多的年轻癌症患者的未来生育问题和卵巢功能的有效维持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随着这部分肿瘤患者的存活率逐渐提高,生育力保留的辅助生殖技术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使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成为可能,而保存生育力的首要基础来自于实验室冷冻技术的发展,胚胎程序化冷冻是育龄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力的标准方案;其他技术,如配子的冷冻及胚胎的玻璃化冷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对于重症患者、未成年患者及激素敏感性肿瘤患者等,配子冷冻或者胚胎冷冻可能无法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其他辅助生殖技术用于这些患者,如卵巢或睾丸组织冷冻及再次植入、未成熟的卵泡冷冻及体外成熟技术等。如此种种的科学问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进行深入探索的必要,而“肿瘤生殖学”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肿瘤生殖学(oncofertility)是肿瘤学与生殖学交叉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最早于2006年由美国著名妇产科学教授Teresa K. Woodruff提出,她首次将“onco”和“fertility” 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这个全新的理念。十余年过去了,国内迄今鲜有肿瘤生殖学专著。由此,我们希望撰写一部体现国人自身肿瘤发生和生殖问题特点的肿瘤生殖学相关论著,弥补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当然,由于一个“学”字所涵盖的内容甚广,我们虽以肿瘤生殖学为出发点编写此书,但“学”之博大精深恐不能企及,因此,本书定名为《肿瘤与生殖》,希望能为完善中国人自己的肿瘤生殖学提供参考。
本书较全面地涵盖了中国男性、女性及青少年的高发肿瘤,以及生殖系统肿瘤、内分泌系统肿瘤等对生殖的影响及相应的辅助生殖策略。同时,也针对肿瘤治疗中对生殖影响深远的放疗、化疗进行了专门章节的分析,内容翔实,知识面广,可读性强。在介绍肿瘤及辅助生殖策略的同时,还介绍了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生育力保存的各种措施,可对国人相关认识的开拓和科研工作与时俱进的开展提供有效借鉴和最新资讯。本书还关注了肿瘤生殖中的心理和伦理问题,为全方位地认识肿瘤生殖学提供契机。
本书的相关研究内容得到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81672085,81372804,30901586)及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课题编号:17020400709)的支持,特予说明,并衷心感谢!本书出版之际,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吝赐教,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renweifuer@pmph.com,或扫描封底二维码,关注“人卫妇产科学”,对我们的工作予以批评指正,以期再版修订时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编者
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