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有分叶。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与主藏血。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这些部位的病证多从肝论治。

1.肝主疏泄

是指肝脏具有调畅气机,推动机体的气、血和津液在人体内正常运行,进而通过对气机的疏导、畅达与调节作用来调畅血液的运行。另外,肝脏之藏血、藏魂、主筋等生理功能也与肝的疏泄功能息息相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调节精神情志,协助脾胃运化,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及通利水道,调理冲任方面。

(1)调畅气机:

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升降出入是气化作用的基本形式,气化作用的升降出入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

(2)调节精神、情志:

情志泛指人的情绪、情感活动。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主疏泄,为将军之官,谋虑所出,若肝的升发条达之性不及,必致疏泄无能,气血运行不畅、血不养心、神失所养、精神失养,初期临床出现以气郁为主的病理变化,反映在情志上以精神抑郁为主,可见郁郁不乐、多疑善虑、喜叹息、悲伤欲哭等症状。若肝气疏泄太过、升发无制,肝气升腾失常,则出现气机逆乱,临床可见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的症状,甚则出现咳血、呕血、昏厥等情况。

(3)协助脾胃运化:

中医学认为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依靠脾的运化功能,而肝有疏通气机、助脾运化的作用。肝、胆与脾、胃在组织结构上相互毗邻,在经络循行上密切联系,在功能活动上相互配合,形成了木土生克、促进饮食运化和气血生化的作用。食物的消化吸收除了依赖脾胃的升降过程外,还需要胆汁的协助。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也依赖于肝主疏泄的作用。肝脏与胆腑在组织结构上直接相连通,经脉上互为络属,为表里相合之脏腑。肝气疏泄调达,则胆汁排泄正常。若肝失疏泄,则胆汁排泄障碍,造成饮食精粗不分、食物不化。脾的升清依赖肝气畅达,若肝失疏泄,影响脾之升清,可表现为胁肋胀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等,称为“肝脾不和”;若影响到胃之和降,出现嗳气、食欲不振、脘痞腹胀,或攻窜作痛、吞酸嘈杂或呕吐等,称为“肝胃不和”。

(4)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

肝的疏泄作用对全身脏腑组织的气机进行调节,使其平衡协调不致郁滞,进而调节全身功能。气机通畅,则血液运行随之正常。若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癥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经闭等。

水液在体内的升降运动,是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共同活动的结果。其中三焦是水液气化、输布、排泄的重要通道。人体津液的输布,是通过脾的升清运化、肺的宣发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及三焦的气化共同实现的。肝失疏泄,则升降失度,肝脾不升,肺胃不降,则水道不通。肝失泄疏,则气机不畅,三焦水道不通,导致水液停聚。

(5)调理冲任:

肝主疏泄,还体现在调理冲任,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足厥阴经之气调畅,冲任二脉得其所助,则任脉通利,太冲脉盛,月经应时而下,带下分泌正常,妊娠孕育,分娩顺利。若肝失疏泄而致冲任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形成月经、带下、胎产之疾,以及性功能异常和不孕等,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精室为男子藏精之处,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协调平衡,则精室开阖适度,精液排泄有节,使男子的性与生殖功能正常。若肝之疏泄失常,必致开阖疏泄失度。其不及,可见性欲低下、阳痿、精少、不育等;其太过,则性欲亢奋、阳强、梦遗等。

2.肝主藏血

《素问·调经论》谓:“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曰:“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1)贮藏血液:

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脏具有储藏血液的生理功能。肝贮藏充足的血液,为女子月经来潮的重要保证。病理上,肝贮存血量不足,而致肝血虚,营养物质不能合成、储存并交换至血液,也不能及时输送至全身,机体各部分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营养,甚则血虚生风、血燥生风、血不养肝、肝失柔润而硬化等。另一方面,肝藏血不足不能制约肝的阳气升动,而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等病理变化。

(2)调节血量:

肝能根据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活动量的变化而调节循环血量,保证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肝调节血量主要是在肝之疏泄作用下完成的,肝气条达则血脉通畅。其调节途径有三:一是根据机体的需要,调节人体各部的血量;二是调节冲任二脉,控制女子月经来潮;三是将肝藏之血输送至肾化为精藏于肾,还可将肾精注入于肝化为血为肝所藏,此即“精血互化”。

(3)防止出血:

肝藏血有助于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其溢于脉外而发生出血。气有固摄血液之能,肝气充足,则能固摄肝血而不致出血;阴气主凝,肝阴充足,肝阳被涵,阴阳协调,则能发挥凝血功能而防止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