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病中成药临床应用手册
- 李秀惠主编
- 693字
- 2025-03-15 03:33:50
第二章 常见肝病相关中医病证
一、胁痛
胁痛是以一侧或者两侧胁肋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肝脏疾病、胆道感染及胆石症、胸膜病变、内分泌失调以及神经系统等病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中医学认为,胁痛的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肝、胆,又与脾、胃及肾有关。《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素问·刺热论》:“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临床上疼痛性质、程度和诱发因素可有不同,如胁肋胀痛,窜痛、刺痛、灼热痛,隐痛,痛有定处或痛无定处,情绪变化或者劳累后诱发或者加重,持续疼痛或阵发性疼痛加重等。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胁痛的病因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湿热、疫疠之邪以及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在诊察上重点询问胁痛性质、程度、加重或缓解或诱发因素等,辨别虚实与气血的不同。实证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三者又以气滞为先。虚证多属阴血亏损,肝失所养。需结合伴发症状和舌脉特点,临床应用辨清证候归属,确定理法方药。
临证辨识
1.肝气郁结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舌苔薄白,脉弦。
2.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痛处固定,疼痛持续,或胁下有积块,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涩。
3.肝胆湿热
胁肋胀痛,或有脘闷纳呆,或恶心呕吐,或厌食油腻,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滑数。
4.肝阴不足
胁肋隐痛,遇劳加重,口干咽燥,两目干涩,舌质红少苔,脉细弦。
5.肝郁脾虚
胁肋胀痛或隐痛,伴有腹胀乏力,或兼时有大便不成形,舌苔白,脉沉细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