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山药原名薯蓣,《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载入菜部柔滑类,为中医常用的补气药,有益气补脾、滋肾虚、治消渴之功。传统习惯认为河南所产者质量最佳,由于各县(市)的产品多集中于沁阳市,旧称怀庆府,故有“怀山药”之称。商品药材中,因加工方法不同,又有光山药与毛山药之分,二者除销售习惯不同外,质量基本相同,均可同等入药用。目前市场销售的山药,主要为怀山药(淮山药)。

【别名】

家山药、白山药、架山药、铁棍山药、淮山、山菇。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块茎。

【鉴别】

怀山药在河南产地分为铁棍山药、小绒毛山药、白皮山药和菜山药四个类型,其中以铁棍山药为最佳。铁棍山药鲜货每1 750g 可制500g 成品,小绒毛山药鲜货每2 250g 制500g 成品,白皮山药鲜货每2 500g 制500g 成品,菜山药鲜货每3 000~3 500g才制成500g 成品。

1.毛山药

是加工时不搓圆去皮的山药。外形不一,多为扁圆形、略弯曲的柱形状体,长15~30cm,直径1.5~3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明显的纵皱及栓皮未除尽的痕迹,或有小疙瘩,两头不齐。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足,显颗粒性。气无,味甘淡而微酸。

2.光山药

则为加工修整搓过的成品。呈长圆柱形,长10~20cm,直径3~4cm,洁白光滑,粗细均匀,两端平齐。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臭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在加工时切下断头长寸许的则称为断山或寸山,碎断次货称料山,边片则称山药片。

河南另有所谓“牛筋山药”,是经过水泡或生于湿地而生虫的山药,亦将外皮除去,色棕黄色或带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或打碎,外形似牛筋,故名。质劣,不宜入药。

【道地与分布】

主产于河南新乡地区的温县、武陟、博爱、沁阳等县(市),为全国驰名四大怀药之一。

怀毛山药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可达1m 多,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白细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光山药药材以条粗直、体结实质重、色洁白光滑、圆柱形、两头齐、无僵裂者为佳。

山西,河北安国,陕西朝邑、华县、同州及川、苏、浙、皖等省产的山药,含水分重,不易晒干,且质松多筋,过去作副食品,少作药用。新乡地区群众又将栽培的山药分为铁棍山药、白皮山药和太谷山药(由山西太谷引种而来)三个品种,铁棍山药皮发黑,淀粉细致,体形细长质硬。白皮山药皮发白,淀粉细致,体较前者粗大,须根短小而少。太谷山药皮粗,须根粗而密,体粗大,产量高,为目前的习见品。

【地区习用品】

1.方山药

为薯蓣科植物参薯Dioscorea alata L.的干燥块茎。又名大薯、白薯、火棍薯、脚板薯、黎洞薯、罐薯等,主要分布于中南和西南地区。四川称之为“方山药”,或简称“方山”。

野生品的块茎多为圆柱形或棒状,而栽培品的形状变化较大,扁球形、掌状、姜块状、棒状或圆锥形均有,表面为棕色或黑色,断面白色、黄色、淡红色或紫色。

2.野山药

为薯蓣科植物日本薯蓣Dioscore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块茎。云南别名牛尾薯、山药。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地区,各地常就地取材,将其加工后作“土山药”入药。块茎圆柱形,垂直生长,直径3cm 左右,表面棕黄色。

3.褐苞薯蓣

为薯蓣科植物褐苞薯蓣Dioscorea persimilis Prain et Burk.的干燥块茎。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华南地区称此为“山药”或“土淮山”。

块茎圆柱形,垂直生长,外皮棕黄色,断面新鲜时白色,带黏性。

4.山薯

为薯蓣科植物山薯Dioscorea fordii Prain et Burk.的干燥块茎。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广东某地以其块茎作“淮山”或“土淮山”入药。

块茎圆柱形,垂直生长,表面有众多的疣状突起,干燥后断面为黄白色。

【伪品及易混品】

1.甘薯

为旋花科植物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的干燥块根。甘薯又名番薯、红薯、白薯、地瓜、山芋,其伪充山药是经加工、漂白、切片而成的山药片。

伪品淮山片(甘薯片)通常切成厚约2mm 的椭圆形薄片,偶见未去净的淡红色或灰褐色外皮。切面白色或淡黄色,粉性,可见淡黄色的筋脉点或线;近皮部可见一圈淡黄色或棕色的环,质柔软,有韧性,用手可将薄片弯成一定的弧度而不折断,此点最易与真品相区别。另外,伪品有地瓜的清甜味,嚼之发黏。

在显微镜下检查样品的粉末最易区别真伪。真品淀粉粒极多,均为单粒,呈椭圆状、卵形或类圆形;脐点多样呈马蹄状、飞鸟状、点状或裂缝状,层纹可见。而甘薯的粉末淀粉粒单粒或复粒均有之。单粒多呈圆球形、类三角形,大小不均;脐点明显,多为星状、飞鸟状或点状;复粒由2~3 个分粒组成。

2.木薯

为大戟科植物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的干燥块根。在药材市场上是以块根的斜切片充当山药片出售的。木薯块根含有木薯毒苷,误服后可因水解产生的氢氰酸而中毒,故应引起注意。

伪品木薯块根斜切片长3~7cm,宽1.5~3cm,厚0.3~0.8cm。外皮多已除去,有的残留黑褐色及棕褐色的外皮。断面乳白色,显粉性,近边缘处可见形成层的环纹,中央部位有木心(为导管群),有的有裂隙,由木心向四周散在单个导管。味淡,嚼之有纤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