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中药材经验鉴别(第3版)
- 郝近大编著
- 2087字
- 2025-03-14 17:58:53
山楂
山楂原名山樝,《新修本草》名赤爪草(木),一名羊,一名鼠查,《本草图经》名棠子,《本草纲目》列入果部山果类。具有消食化积、散瘀、驱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肉积停乳、脘腹胀满、痰饮痞满、吞酸、肠风泻痢、腰痛、疝气、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等症。山楂药材因产地和原植物不同又有“北山楂”和“南山楂”之分。
【来源】
北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大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Br.和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的干燥果实。南山楂为蔷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et Zucc.的干燥果实。2020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山楂为北山楂。
【鉴别】
1.北山楂
即山里红。北京称此为红果、山果子,河北称棠棣。
果实近球形或梨形,直径1~2.5cm。表面深红色或紫红色,有光泽,布满灰白色斑点。顶端有宿存的花萼,基部有果柄残痕。商品药材多切成片状。山楂片为圆形片状,多卷边或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3~5 粒种子,浅黄色,橘瓣状,背面稍具棱,两侧平滑,或已脱落而中空,有的切片可见短果柄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而微甜。
2.南山楂
又称药山楂、红果子、浮苹果、大红子、猴楂、毛枣子、山梨、小叶山楂、牧虎梨等,其原植物多为野生品种。
果实呈类圆球形或扁球形,个体较北山楂为小,直径0.8~1.2cm。表面黄色或棕红色,有细皱纹及小斑点。顶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柄痕。质坚硬,不易破碎,果肉薄,棕红色,有3~5 粒种子。气微,味酸而微涩。药材商品常切成半圆形或压成扁平破裂的饼状,果肉较薄。
【道地与分布】
1.北山楂
分布于北方各地。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及东北地区。药材以个大、皮红、肉厚者为佳。
北山楂中尤以山东、辽宁所产者为道地。山东栽培的方果山楂,又名大楂。果大,有明显的棱起,鲜重8~10g,扁圆形,色深红,有果点,近萼部小而密。肉紧密,粉红色,近梗凹部青色,味酸甜,汁少。
辽宁栽培的大山楂品系,根据其果肉及其他一些性状,分为紫肉、粉肉、绿肉3 个品系。其果实成熟期均在10 月上旬以后。
(1)紫肉品系:
果肉紫红色,质密。采收时,果实酸而硬,经贮藏后变酸甜而渐软,耐贮藏。第一次全国山楂优良品种鉴评会上名列第一的“紫肉山楂”即属此品种,品质最佳。
(2)粉肉品系:
果肉粉白色,肉质细而松软。采收时酸甜绵软而可口,耐藏性稍差。俗称“粉肉山楂”者,即属此品系。
(3)绿肉品系:
果肉绿白色,酸而硬,耐贮藏。
2.南山楂
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份,主产于江苏、浙江、云南、四川等省。药材以个匀、色黄或红、质坚硬者为佳。
【地区习用品】
1.山林果
为蔷薇科植物山林果Crataegus scabrifolia(Franch.)Rehd.的干燥果实。又名云南山楂,或简称云楂;广西称酸冷果。
枝上常无刺,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具圆钝齿,常不分裂或仅在不孕枝上有少数叶具3~5 浅裂片;花梗及总花梗无毛。果实扁球形,黄色或带红晕,直径1.5~2cm,有稀疏褐色斑点,小核5 枚。
主产于云南、贵州、广东等省。
商品多纵剖成两瓣,直径约1.5cm,外表黄棕色或浅棕色,具粗皱纹,有稀疏不明显的黄棕色圆形小斑点。较南山楂富肉性,黄棕色,气稍清香,味酸甜而微涩。
2.湖北山楂
为蔷薇科植物湖北山楂Crataegus hupehensis Sarg.的干燥果实。
湖北、江苏称猴楂子,江西名大山枣,有的地方称酸楂。枝上有刺,叶边缘齿圆钝,中部以上有2~4 对浅裂片,基部宽楔形;花梗及总花梗无毛;萼筒和萼片外无毛,萼片全缘。果实圆球形,暗红色,直径约2.5cm,表面有明显的小斑点。具小核5 枚。
产于湖北、湖南、江西、河南、江苏、陕西等省。
3.陕西山楂
为蔷薇科植物陕西山楂Crataegus shensiensis Pojark.的干燥果实。
与湖北山楂相似,果直径约2.5cm,暗红色,但萼筒和萼片外面密被柔毛,萼片具2~4 细齿或全缘。主产于陕西省。
4.辽山楂
为蔷薇科植物辽山楂Crataegus sanguinea Pall.的干燥果实。
叶片先端3~5 裂,基部楔形,花药淡红色或紫色,果实鲜红色。分布于东北地区及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
5.尖嘴林檎
为蔷薇科植物尖嘴林檎Malus melliana(Hand.-Mazz.)Rehd.的干燥果实。
果实多切成纵、横片状。直径2~3cm,果皮表面红棕色或深红色,无浅色斑点。宿存花萼反卷,有绒毛,并有残存花柱,亦密被绒毛。果肉较厚,内果皮木化呈圆环状,每一心皮内有种子2 粒,味酸涩。
主产于广西,在产地自产自用。
【伪品及易混品】
在我国南方多有山楂的伪品出现。
1.栘
为蔷薇科植物云南栘Docynia delavayi(Franch.)Schneid.的干燥果实。又名酸栘
、栘
李皮、楂子树。果实呈卵形或长圆形,常纵切成片状(充木瓜),横切成片(充山楂)。果实直径2~3cm,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有细横皱纹,无灰白色小斑点。宿存花萼略突出,有黄白色绒毛。果肉厚,棕黄色或红棕色,中央分有5 室,每室有种子4~10 粒,种子紫红色或灰棕色,类长三角形。气清香,味酸微甜。
主产于云南易门、思茅等地,常伪充正品出售。
2.楸子
为蔷薇科植物楸子(海棠果)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的干燥果实。
果实呈卵形,直径2~2.5cm,表面紫红色,无灰白色小斑点,宿存花萼略突出,有绒毛。果肉黄白色,中央可见3~5 室,每室有种子1~2 粒。种子淡紫红色至红紫色,扁卵圆形。味甘微酸。
主产于四川省。
【附】
北山楂种子特征:种子呈扁圆形或卵形,长3~5mm,宽2~3mm,黄棕色至红褐色。先端有明显的种脐稍凹陷,另一端有微凸起的合点,由种脐到合点有一条细纵棱。质坚硬,不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