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瘫痪康复(第3版)
- 燕铁斌 窦祖林主编
- 2365字
- 2025-03-15 00:24:43
第五节 脑神经及其功能
脑神经又称颅神经,共12对,其中嗅神经(Ⅰ)、视神经(Ⅱ)与大脑相连,其他10对由脑干发出(图1-26),脑干内有与其相关的神经核。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按其所含纤维成分来分:Ⅰ、Ⅱ、Ⅷ属于感觉神经,Ⅲ、Ⅳ、Ⅵ、Ⅺ、Ⅻ为运动神经,Ⅴ、Ⅶ、Ⅸ、Ⅹ为混合神经,含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是Ⅲ、Ⅶ、Ⅸ、Ⅹ。

图1-26 脑神经的解剖与脑干的联系
一、位于大脑的脑神经
1.嗅神经(Ⅰ)
起源于鼻腔上部嗅黏膜的双极神经元,穿过筛板终止于嗅球。嗅球发出的纤维组成嗅束,分为内、外侧嗅纹。内侧嗅纹终止于颞叶内侧面皮质(主要是胼胝体下回),与嗅觉的反射联络有关,外侧嗅纹终止于嗅觉中枢,即颞叶钩回、海马回前部及杏仁体。
2.视神经(Ⅱ)
视网膜的节细胞中枢突组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颅,在蝶鞍上方两侧视神经内侧的纤维进行交叉,即视交叉: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而颞侧半纤维不交叉。交叉后的纤维称为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后者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脚的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距状裂上、下的视觉中枢。瞳孔对光反射径路不经外侧膝状体,由视束经上丘臂而入中脑上丘,与动眼神经核联系(图1-27)。

图1-27 视神经的径路及径路中不同部位病变引起的视野缺损
二、位于中脑的脑神经
1.动眼神经(Ⅲ)
起自上丘平面的动眼神经核,纤维自大脑脚的脚间窝出脑,向前经蝶鞍两侧海绵窦外侧壁,由眶上裂入眶。支配上、下、内直肌和下斜肌及提上睑肌等5块眼外肌以及瞳孔括约肌与睫状肌(图1-28)。

图1-28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的分布
*到睫状肌;**到瞳孔括约肌
2.滑车神经(Ⅳ)
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平面,动眼神经核下端,其纤维行向背侧入前髓帆并在该处交叉后穿出,绕中脑向前经海绵窦外侧壁,由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图1-28)。
三、位于脑桥的脑神经
1.三叉神经(Ⅴ)
由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组成(图1-29)。

图1-29 三叉神经传导通路
(1)感觉纤维:
三叉神经的触、痛和温度觉纤维来源于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其周围突随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以及眼、鼻、口腔内黏膜(包括舌及角膜)。中枢突从腹外侧入脑桥:触觉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痛、温觉纤维经三叉神经脊束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咀嚼肌本体感觉纤维入三叉神经中脑核。由上述各核分别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三叉丘系,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再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止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下部。
(2)运动纤维:
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其纤维走行于下颌支内,支配颞肌、咬肌和翼内、外肌。
2.展神经(Ⅵ)
起自脑桥中部背侧面中线两侧的展神经核,经脑桥与延髓交界处出脑,后沿颞骨岩部尖端穿过海绵窦外侧壁,由眶上裂入眶,支配外直肌。各眼外肌的动作方向见表1-6。
表1-6 眼外肌的作用(使瞳孔的转向)

3.面神经(Ⅶ)
由运动纤维、感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组成(图1-30)。
(1)运动纤维:
起源于脑桥下段被盖外侧部的面神经核,纤维向后绕展神经核,再向前下行,于脑桥小脑角处出脑,在前庭蜗神经之上进入内耳门,然后经面神经管,由茎乳孔出颅,支配面部表情肌、耳肌、枕肌、颈阔肌和镫骨肌等。
(2)感觉纤维:
起源于面神经管内的膝状神经节,其周围突随面神经的鼓索神经参加到舌神经中,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中枢突止于脑干的孤束核。由孤束核发纤维至丘脑,最后至中央后回下部。
(3)副交感纤维:
起自上泌涎核,经舌神经和岩浅大神经分别至下颌下神经节和蝶腭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别控制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活动。

图1-30 面神经的传导通路
4.前庭蜗神经(Ⅷ)
由前庭神经和蜗神经组成。
(1)蜗神经:
起自内耳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Corti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经内耳道、脑桥小脑角至小脑下脚背侧及腹侧的蜗神经前、后核。后者发出一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一部分不交叉在同侧上行。这两部分纤维组成外侧丘系终止于下丘和内侧膝状体,由此发出纤维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脚,止于颞横回。
(2)前庭神经:
发自内耳前庭神经节的双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三个半规管的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与蜗神经一起经内耳道入颅,终止于前庭神经核群(内侧、外侧、上和下前庭神经核)。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纤维组成前庭小脑束、前庭脊髓束和内侧纵束以及经丘脑至颞叶。
四、位于延髓的脑神经
1.舌咽神经(Ⅸ)
由感觉纤维、运动纤维和副交感纤维组成(图1-31)。
(1)感觉纤维:
起源于颈静脉孔附近的上、下神经节。其周围突分布于:舌后1/3的味蕾,传导味觉;咽、软腭、舌后1/3、腭扁桃体、咽鼓管及鼓室,传导黏膜的一般感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球,与呼吸、血压的调节反射有关。中枢突形成孤束止于孤束核。
(2)运动纤维:
起自疑核上部,分布于同侧的茎突咽肌,作用是使软腭上提,使咽穹隆抬高。
(3)副交感纤维:
起自下泌涎核,经鼓室神经至耳神经节,控制腮腺的分泌。
2.迷走神经(Ⅹ)
由感觉纤维、运动纤维和副交感纤维组成(图1-31)。
(1)感觉纤维:
传导躯体感觉纤维来自上神经节,其周围突分布于外耳道及耳郭、鼓膜,中枢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内脏感觉纤维起于下神经节,分布于咽、喉、气管、食管、肺等胸腹腔内脏器官,中枢突至孤束核。
(2)运动纤维:
起自疑核,支配除腭帆张肌和茎突咽肌以外的所有咽、喉及软腭肌。
(3)副交感纤维:
起自迷走神经背核,其节后纤维支配结肠左曲以上的胸腹腔脏器。

图1-31 迷走神经
A.右侧;B.正面
3.副神经(Ⅺ)
副神经分延髓部和脊髓部,脊髓部起自颈髓1~6节的前外侧群细胞,纤维经枕骨大孔入颅后与发自疑核的纤维(延髓部)合并,经颈静脉孔出颅。分布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图1-32)。

图1-32 副神经的支配示意图
4.舌下神经(Ⅻ)
起自延髓背侧近中线的舌下神经核,神经根从锥体外侧的前外侧沟出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支配舌内、外肌。舌向外伸主要是舌下神经支配的颏舌肌作用,当一侧颏舌肌力弱时,则舌向力弱侧偏斜。
(郭友华 汪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