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案

患者的病史已经持续数年,反复出现左踝关节扭伤和运动功能影响,应力超声检查确认了存在可修复的残留韧带。考虑保守疗法不能改善症状,所以计划实施关节镜下韧带修复术。

要点:韧带修复术vs重建术,如何抉择?

修复术或重建术的选择应由残留韧带的质量决定。Morvan等对22例镜下ATFL手术的术前MRI T2加权像和术中关节镜发现进行评价,一致率为86.4%。因此,术前的MRI是决定ATFL术式有意义的工具之一[16]

笔者将残留韧带中Ⅰ型胶原蛋白的染色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基因表达结果和关节镜评价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在研究中的全部残留韧带中,Ⅰ型胶原蛋白的染色结果与RT-PCR基因表达结果相符合[17],并且Ⅰ型胶原蛋白的染色结果和关节镜评价结果存在有意义的关联性[18]。因此,关节镜检作为残留韧带的质量评价方法可以信赖。还有研究比较了关节镜和应力X线、MRI和应力超声检查的评价效果,结果发现和关节镜评价有意义相关性的只有应力超声检查[19]

综上所述,ATFL的术式选择首先根据术前应力超声检查结果来决定,如超声检查确认存在可修复的残留韧带则实施修复术,否则行重建术,最后通过手术中的关节镜评价决定最终术式[20]。在本中心,2017—2018年进行的关节镜下韧带修复术为238例,重建术为20例。

要点:关节镜下韧带修复术的进展

镜下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术由锚钉的置入、残留韧带的过线和打结三个操作步骤组成。至今为止发表的任何一个术式,锚钉的置入都是在关节镜下进行的,但根据过线和打结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小切口直视下进行的术式,关节镜下经皮的术式,全镜下术式。

镜下辅助小切口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术(arthroscopic assisted mini-open procedure)是2011年Nery报告的术式[21],残留韧带过线和打结的操作是将关节镜入点延长1.5cm切开后,在直视下进行的。该术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比其他术式的损伤更大。因此,Nery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良,目前应用以下记述的关节镜下经皮的术式[22]

镜下经皮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术(arthroscopic with percutaneous procedure)中残留韧带的过线和打结操作是通过镜下经皮性的方式完成[23-27]。与镜下辅助小切口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术(arthroscopic assisted mini-open procedure)相比更加微创,而且不仅可以修复ATFL,对CFL也可以修复。但另一方面,因为是经皮的操作,单纯对ATFL过线是很困难的,往往将ATFL和下伸肌支持带混合一起缝合,所以很难称之为解剖学修复。另外,打结操作是在小切口下进行,或者从入路切口游离皮下,将缝合线引导到入路切口后进行打结,都会造成新的损伤。在第五届国际踝关节不稳定协会大会的现场手术演示环节中,术后的解剖评价发现经皮操作的缝线累及第3腓骨肌腱和腓浅神经分支的例子也有很多。

全镜下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术(all-inside arthroscopic procedure)是将锚钉的置入、向残留韧带的过线和打结的全部操作在关节镜下进行,是最微创的术式[28,29]。另外,全镜下操作可以实现只在ATFL上过线,所以是真正的解剖学修复。关于CFL缝合的必要性和缝合法仍是尚需解决的问题点。因为CFL是关节外的韧带,为了镜下看到腓骨附着点需要大范围的皮下剥离,所以不是微创手术。同时,CFL也不同于ATFL可以在镜下过线。研究发现ATFL和CFL通过接近止点的联合韧带实现一体化,可作为一个单元从腓骨剥离,因此可以仅通过ATFL的缝合就实现自动修复 CFL[30]

专栏 ◆ 国际踝关节不稳定协会

国际踝关节不稳定协会(Ankle Instability Group,AIG)是专门针对踝关节韧带损伤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学会组织,在法国的Guillo教授的呼吁下成立于2012年。2013年第一届AIG会议在法国的波尔多市召开了两天,是由学会委员单独召开的闭门会议。2014年第二届AIG会议在美国的芝加哥举办。2015年第三届AIG会议在韩国的首尔举办。2017年第四届AIG会议又在法国的波尔多市举办,并开始吸纳学会委员以外的医生参加。2018年第五届AIG会议在日本的木更津市召开(图1-4)。一直以来,在AIG会议上进行的现场新鲜标本的镜下技术操作演示、验证和讨论的结果均被总结成英语文章发表,为本领域医疗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22,29,31-38]

图1-4 第五届AIG学会委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