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医学流派丛书”前言

一、丛书的缘起

峨眉医学,又称峨眉丹道医学,自宋代白云祖师建立,传承至今八百余年,法脉清晰、谱系明确。因其传承方法独特,很少受到后世空运五行、附会阴阳等思想的影响。峨眉医学较好地保存了汉唐中医学的原生态本来面目,是古中医学的活化石,对于中华医学版本库的多样性具有保障、支撑作用。于此峨眉十二代宗师周潜川医师两甲子诞辰将至,恰十三代传人廖厚泽医师诞辰一百、王高银医师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峨眉十四、十五代后学,汇集八百年学术传承,整理集结“峨眉医学流派丛书”正式出版,愿告慰先师,接引后学,传承经典,惠泽众生。

二、峨眉医学的内涵

“峨眉医学”释名:峨眉医学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不仅是一个区划概念,更是一个传承概念。峨眉医学因在峨眉山秘密传承八百余年而得名,学术体系在形成之初,即是传承了以黄庭内景为主体,吸收了各家所长的汉唐古中医体系,在白云祖师住锡峨眉山之后,以特有的传承方式保存了八百年,这无疑对这门医学学术的完整性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此期间经历代宗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恪守戒律,严谨传承,以致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此一窥古中医之原貌。然而,医学是必然要服务于大众的,从周潜川先生下峨眉,著书、讲学、悬壶、课徒,峨眉医学即以古中医活化石的身份重入世间,得之于民,还之于民,沧海遗珠,重放光彩。

“丹道医学”释名:峨眉医学与世传医学体系不同,强调内证内景,属于丹道中医的重要流派。“行内丹以明经脉气化,合外丹以备丹药本草,内外相得是谓丹道医学”。通过传统内丹术的修为成就内观,验以内证,形成内景,进而明了人体内部的脏腑关系,经络循行,气脉周流,增加对人体内部和内外相关性的认识,略同于以非侵入性观测手段实现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学科内容。以炉鼎的方式,依据不同植物、动物、矿物的特点,通过特殊的炮制加工工艺增强或改变它们的治疗特性,甚至实现化合、分解、提炼等不同目的,与西方古典炼金术同出一源,略等同于现代化学、动植物学、制药学等相关学科内容。

很多人认为峨眉医学既然是丹道医学,那么它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四大丹八十一小丹的丹药制炼应用体系。但实际上,峨眉医学以可重复的内证内景为“体”,以经脉、气化为核心的整体观为“用”,以阴阳体用不二非一的辩证观为“能”,以落在实处实事求是的唯物观为“所”。而峨眉的望诊候诊系统、内外丹药系统、本草采制系统、经方时方系统、针灸砭熨系统、正骨理伤系统、按跷导引系统、食物药饵系统、体育武术系统、星相堪舆系统、音乐书画系统、茶学香道系统等诸多系统只是在此基础上的“用上起用”罢了。

三、峨眉医学的传承特点与文化精神

对比当代以动物实验为基础的医学研究,传统医学是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峨眉医学自建立之初即秉承历代先贤之“内观-内证-内景”传承模式,历代传承人皆在“静息内观”的基础上,获得“自证内景”,与宗门传承之“师传内景”相参合印证,再以之指导临床诊疗,以疾病为对象实现临床验证,观察疗效,将从疾病治疗中归纳总结的信息,以自身为试验场,以“反观内证”为实验方法,再次印证传诸后学,并由后学在此基础上重复以上路径。因此,峨眉医学八百余年传承历史就是不断重复“静息内观-内证内景-临床验证-总结归纳-反观内证”的验证模式,并在这个模式基础上不断螺旋式上升的历史。

纵观历史,峨眉医学的传承方式一贯秉承“修证与济世并重”“传承与开源合一”的原则。虽然峨眉医学自宋代建立,但在此之前,原为宋代将军的白云祖师即尽得魏华存、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司马承祯等先贤所传承之具有汉唐医学特点的秘传学术体系。后负技云游天下、悬壶济世,与当时其他众多古典医学流派交流学习,以自身内景功夫详加验证,融会贯通,历尽天下山川,云游至峨眉山见佛光而和光同尘,证悟“不二非一”,进而圆融无碍。由此可知立派之初便是“修证与济世并重”“传承与开源合一”。在此后的八百余年传承过程中,峨眉医学以极严苛的戒律法度和宗门体系特有的内景传承方法,护持了固有体系的精纯,保持了立派之初的本来面目。同时重视开源,设立汇通珍藏部,与后世武当、少林、全真等各流派互相交流学习,并将交流学习所得内容以原生态的形式保存下来,保证了传承的清晰、严谨、可靠,至今某些原流派已湮灭不存的东西,依然可以在峨眉医学汇通珍藏部找到当初记载的原貌。峨眉十二代宗师周潜川医师沿袭峨眉传承特点,像历代传承人一样,以内功实现内证、以诊疗完善外功,“修证与济世并重”,除了保持峨眉医学固有体系以外,又参考了当世代表性医家学术特点,并借鉴西方现代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以科学研究的精神、严谨求实的态度,内证与外证并举,进一步实现了峨眉医学体系的现代化解读,为进一步以世人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承汉唐古典医学开辟了路径,实现了峨眉学术传承与开源的合一。

“峨眉医学流派丛书”不仅是一套医书,也能反映历史记载和文化传承,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需进一步挖掘与再认识的文化本身,而且更应该被当作文化载体来看待和使用:通过研读学习古人走过的研究道路及其思维方式,在遵循科学精神的同时为当代医学与科学提供灵感,在体现学术共同体内部传承的同时成为摒弃文化差异看待医学与科学的经典案例。

本丛书汇集峨眉医学十二代、十三代诸位先贤已刊、未刊著作和十四代、十五代后学的传承研究著作,集结为十余册陆续出版。先贤著作以最初版本、原始手稿和亲笔校订为基础,严谨求实,尽力保持传承文献的原貌;后学著作以学术研究的精神,整理总结我们数十年来潜心峨眉医学的学习心得和应用体会,力求语词规范、逻辑清晰、表达准确,结合临床,使从学者易学易懂、易于掌握。

医学者,性命所系;修持者,慧命所寄,“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兹事体大,天道昭彰,何敢不审谛覃思,严谨精专!愿以此告慰峨眉历代祖师,礼敬峨眉!

赵宇宁

庚子中秋于峨眉山归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