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健康
-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写
- 3160字
- 2025-03-18 22:03:02
4.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在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占15%,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占8%,可见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是影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过程延续与进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遗传病有4 000多种,有些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症状通常很严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畸变和功能改变,且现有的医疗水平尚无法治愈,是遗传疾病中严重的一类。

另一类遗传病如近视、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则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父母近视,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父母近视的度数越高,青少年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越大,后果也越严重。对于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也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以糖尿病为例,如果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
目前对大多数遗传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所以遗传病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孕期检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等多种方法,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延伸阅读
什么是遗传咨询
根据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的定义,遗传咨询是指联合人类基因组技术和人类遗传学知识,为病人开展遗传咨询、基因诊断、遗传病治疗等相关医学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第十八条规定:“既往生育过严重遗传性疾病或者严重缺陷患儿的,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遗传咨询。医务人员应当对当事人介绍有关知识,给予咨询和指导。经治医师根据咨询的结果,对当事人提出医学建议。”
(2)环境因素
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生物因素。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多数生物有益于人类的健康,然而也有许多生物会危害人类健康,例如,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霍乱、鼠疫、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性疾病。除此之外,食物中毒、宫颈癌、肝癌等疾病都与生物因素关系密切。
物理因素。气温、气压、振动、辐射等是影响健康的物理因素。自然状态下物理因素通常对人体无害,只有超过一定强度或者长时间接触时,才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组织器官或系统产生危害。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人们在生活生产环境中接触有害物理因素的机会也逐渐增多,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化学因素。生活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化学物质也与人们的健康关系密切,伴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气、废水等通过被污染的空气、水源、土壤等进入人体后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淮河流域消化道癌症高发主要与水污染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一般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它影响人们的收入和开支、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接受教育的机会等,社会因素还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们在社会行为方面乃至身体、器官功能状态产生变化的因素。心理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心理感受、接纳和排斥等。
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健康的保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环境污染,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简约生活,低碳出行,促进社会环境和谐。
(3)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是影响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根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在医疗卫生服务稀缺的低收入国家,每41名妇女就有1人死于怀孕和分娩,而高收入国家每3 300名妇女有1人死亡,低收入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是高收入国家的80倍。在90%以上的低收入国家,每千人中只有不到4名护理人员和助产士;而高收入国家每千人中护理人员和助产士大多超过10人,比如美国有15.7人、德国有13.5人、日本有12.7人、法国有11.5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供给及可及性的不均衡是导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预期寿命差距的主要原因。
(4)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是健康的首要影响因素,对健康的贡献度高达60%。生物学因素(主要指遗传因素)往往无法改变,环境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通常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个人能改变的较少,但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每个人都可主动采纳的。因此,我们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增强健康意识,主动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提高健康素养,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四个方面。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平均每人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动则有益,贵在坚持。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超重、肥胖、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并能促进精神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适量运动、科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健康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或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3~5天。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活动一下。

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已知的致癌物,有充分证据表明吸烟可以导致多种恶性肿瘤,还会导致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疾病。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少饮酒,不酗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俗称酒精)和水,几乎不含营养成分。长期过量饮酒,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损伤,严重危害健康。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肝硬化、胃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健康成年人最好不饮酒,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
保持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指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良好心理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延伸阅读
测测你的生活方式健康吗
本测试包含了你对目前的生活方式或个人习惯的叙述。每道题目有四个选项,请依据你的自身情况选择最符合的一项打“√”。
1)三餐规律
A.从不
B.每周1~3次
C.每周4~6次
D.每天
2)运动30分钟以上
A.从不
B.每周1~3次
C.每周4~6次
D.每天
3)吸烟
A.从不
B.每天1~3根
C.每天4~10根
D.每天10根以上
4)口渴时才会饮水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5)睡眠时间达8小时
A.从不
B.每周1~3天
C.每周4~6天
D.每天
6)饭后立刻坐下或休息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7)喜欢自己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8)吃水果蔬菜
A.几乎不吃
B.每周1~3次
C.每周4~6次
D.几乎每天都吃
9)出现压力或消极情绪时会积极调节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10)吃零食或喝饮料
A.从不
B.每周1~3次
C.每周4~6次
D.每天
结果解读:对于第1、2、5、7、8、9题,四个选项从A到D分别记为1~4分;对于第3、4、6、10题,四个选项从D到A分别计为1~4分。总分4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方式越健康。如果低于25分,代表你现在的生活方式需要进行调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