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健康
-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写
- 1185字
- 2025-03-18 22:03:01
1.传统的健康观
我国的健康理念植根于传统文化,汲取儒、释、道等各家养生理念精华,形成了朴素、深刻并有丰富内涵的健康观。中华文化中的“和谐”“中庸”“阴阳平衡”等思想对于健康观念的形成影响深远,形成了“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阴平阳秘”和“正气为本”等核心健康观,强调健康是人与外界环境的和谐、人的外在和内心的和谐。
(1)“天人合一”的健康观
“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强调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要想健康,就要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天”泛指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很早就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比如季节和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风、寒、暑、湿、燥、火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都可以通过影响人的情志变化,进而影响健康。因此,维护健康需要顺应自然变化,遵从社会道德规范,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2)“形神合一”的健康观
“形神合一”的健康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有形”的身体物质和无形的内心“神志”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状态。“形”指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神”指人的情志、意志、性格、思维、记忆和感知,形神合二为一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人的形和神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疾病就会发生。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结合,阴阳相调,是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也是维持健康状态的重要方法。
(3)“阴平阳秘”的健康观
“阴平阳秘”的健康观认为人体内阴气平顺,阳气固守,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是健康的最佳状态。“阴平”即阴气平顺,“阳秘”即阳气固守,阴阳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的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阴阳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能分为阴阳两面,并且阴阳互根,可以相互转化。阴气平和,阳气固密,可使经络调畅、百脉畅通、气血和调、脏腑相协、骨强肌腱,身体健康,情志愉悦。人体的“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平衡与和谐状态是维持健康的基本原则。
(4)“正气为本”的健康观

“正气为本”的健康观认为,人体内正气的盛衰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正气不足,邪气易侵,正不压邪,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正气”指的是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是维护身体健康的核心力量。与“正气”相对应的是“邪气”,指存在于外在环境中或人体内部产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称。中医把导致疾病的外部因素统称为“外邪”,如将“风、寒、暑、湿、燥、火”导致的身体机能失调称为“外感六邪”,将“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导致的身体机能失调称为“七情内伤”。正气充足则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能抵抗外邪,免于生病;正气不足则邪气容易损害人体,机体功能失调,引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