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一般常识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发展与文化内涵

中药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依靠野外获取食物,常接触到各类本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药。其中一部分中药具有毒性甚至剧毒,但经过千百次的实践经验,这类药物的功效或毒性得以被人们口口相传下来,我们的祖先也逐步积累了区分药物与食物的经验。远古时代,人类风餐露宿,患病者十之八九,而在不经意间吃到的某些动植物可缓解相应的症状,这就是早期药物的发现过程。可以说中药的原始起源基于生活实践,而随着人类文明的日益发展,文字的创造与使用,酿酒与汤液的发明,人们在理性的思考下发现,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功效,而不同的食用方法、炮制手段,也对中药的功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当属《神农本草经》,其载药365种,依据药物的功效及对人体作用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虽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也无定论,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全书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方法揭示了早期人们对药物的基本认识。同时在那个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药物的四气五味、配伍方法及剂型分类,我们不禁感叹,在距今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已经达到如此精细的程度。而后中药学又经历代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体系完备、框架完整、内涵丰富的学科。

中药文化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关键分支及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宝贵的历史财富。中药文化不仅体现古人的医学思维,同时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理念,而这也是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古人援物比类、望象取义,基于临床实践与其独有的中医思维方式,发现了药物不同的作用,如红色药入心,青色药入肝,黄色药入脾,白色药入肺,黑色药入肾,清灵的花、叶常用于治上焦病症,沉重的种子、矿石、贝壳常用于治下焦病症。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模式指导了中药的临床应用,数千年来护佑着中华民族的健康。中药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中璀璨的瑰宝,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已对众多中药开展了临床和基础研究,这些研究无不验证了中国古代医学家对中药功效的认识,并进一步推动了中药学科的繁荣发展。着眼于当代,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过程中,中药更是发挥了扶正祛邪的重要作用,其在干预重症转化、缩短转阴时间、提高治愈率方面均有显著作用。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转变和养生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医药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未来将为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