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砼心雕龙

董事长办公室的檀香混着海图油墨的味道,何欢数着波斯地毯上的石榴花纹,听见自己心跳声在红木书柜间回响。杨潇悄悄碰了碰他手肘,展示手机备忘录上的提示:“提预制装配式施工经验“——这是昨夜他们在健身房推敲两小时的成果。

“小何同志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很特别啊。“李董用钢笔尾端轻敲港珠澳大桥模型,浪花状底座在晨光中泛起涟漪,“安全知识竞赛满分,但团队协作分倒数第三。“他突然翻开档案册,“沂蒙山区走出来的孩子,弟弟还在读高中?“

何欢的瞳孔微微收缩,档案袋边缘的泥渍在阳光下愈发清晰。那是上周老家暴雨冲垮土房时溅上的,此刻正随着中央空调的气流轻微颤动。他突然想起三个月前的面试场景——

省人才中心的空调发出哮喘般的轰鸣,何欢的帆布鞋在地面洇出水痕。雨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滴在《注册安全工程师》准考证上,晕染开“何欢“二字。第五面试室的磨砂玻璃后,传来前一位应聘者的啜泣:“...我可以常驻非洲...“

“说说你的职业规划。“主面试官推了推金丝眼镜,镜腿缠着白色胶布。何欢注意到他左手小指缺了半截,那是种只有在工地待过十年以上的人才有的勋章。

“我想参与能改变地貌的工程。“何欢的指甲掐进掌心,父亲临终前攥着不合格水泥检测单的画面在脑海闪回,“比如在悬崖上凿隧道,或者...“他忽然瞥见窗外暴雨中的快递员摔倒在积水里,“或者让乡村道路不再被山洪冲毁。“

戴翡翠耳钉的女面试官突然倾身:“你老家那条抗战路,现在还是土石结构?“她的香水味混着潮湿的空气涌来,“如果派你去修那条路,但需要五年不回家...“

“我父亲就是在修村小操场时中暑走的。“何欢听见自己的声音像淬过火的钢筋,“他用的三无水泥,塌方压死了两只种羊。“会议桌下的膝盖开始发抖,“安全工程不该只是大城市的奢侈品。“

三位面试官交换眼神的瞬间,何欢看见缺指男人在评分表写下“天选工地人“。玻璃窗外的雨幕中,快递员正一瘸一拐地扶起电动车,货箱里的录取通知书包装袋泛着刺目的猩红。

李董的钢笔尖在责任书上悬停,普洱茶渍已蔓延到“安全生产“的“全“字。何欢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恍惚看见父亲佝偻在村小操场的背影。那个总爱念叨“水泥标号“的拖拉机修理工,最终把自己浇筑进了32℃的混凝土里。

“去年有个北大毕业生主动申请去XZ项目。“李董起身擦拭中国交建功勋墙上的金舵奖章,“现在他是最年轻的海外项目经理。“奖章表面倒映出何欢紧绷的下颌线,“安全工程专业最适合艰苦地区...“

手机在裤袋震动的频率像某种摩斯密码,温琳琳的短信随着心跳闪烁:“选港珠澳。“何欢摸向胸前口袋,那里藏着碎石检测报告的U盘。金属外壳的棱角刺痛掌心,他突然想起面试结束时的场景——

人才中心走廊的应急灯滋滋作响,何欢在安全出口撞见缺指面试官抽烟。“小子。“男人吐出的烟圈盘旋在“小心地滑“的警示牌上方,“知道为啥给你过吗?“他残缺的小指指向窗外,暴雨中的城市天际线正在打桩机的轰鸣里生长。

“因为您见过太多不合格工程...“何欢的尾音消散在雷声中。男人突然大笑,烟灰落在何欢的简历上,烫穿了“优秀学生干部“的字样。

“因为你眼里有火。“他踩灭烟头,橡胶鞋底与地砖摩擦出刺耳的声响,“那种非要烧穿钢板不可的火。“安全门开合的光影里,何欢看见他工装裤上洗不掉的混凝土斑点,“记住,安全员不是灭火的,是造防火墙的。“

“我想参与超级工程!“何欢突然站起来,膝盖撞翻茶海上的汝窑杯。瓷片在地毯上滚动的声响,与记忆里父亲摔碎劣质水泥试块的脆响重叠。普洱茶水在《安全生产责任书》上漫漶开来,浸湿了“港珠澳大桥“五个烫金小楷。

杨潇的咳嗽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他正用手机对准墙上的工程进度表。李董抬手制止秘书擦拭的动作,任由茶渍在责任书上勾勒出海岸线轮廓:“理由?“

“大四实习的搅拌站事故,因为监测系统误判了海砂氯离子浓度。“何欢的指甲陷进掌心,“我想站在腐蚀第一线...“他的声音突然卡住,记忆闪回实习时的暴雨夜——

渤海湾的夜风裹挟着盐粒拍打彩钢板房,何欢攥着氯离子快速检测仪的手冻得发青。搅拌站负责人醉醺醺地踹翻试剂箱:“小屁孩懂个球!这海砂我用了三年...“

当第一车混凝土灌入码头基桩时,何欢偷偷取样做了电通量试验。黎明前的监控死角,他翻过铁丝网把试块塞进快递箱。三天后,质监站的突击检查让整个项目部停摆,而何欢在晨会上被罚抄了二百遍“团队协作“。

“安全是妥协的艺术。“导师在返程高铁上叹气,车窗外的跨海大桥正吞没落日,“你该学学怎么写漂亮的检测报告。“

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母亲发来的照片:弟弟何乐站在坍塌的猪圈前,手里攥着市级三好学生证书。背景里挂着父亲遗像,那个总爱在拖拉机零件上刻编号的男人,此刻在相框里微笑如混凝土浮雕。

李董的座机突然响起《歌唱祖国》的铃声,何欢听见电话那头传来“沉管隧道F3段浇筑异常“。当他回神时,发现老人正用放大镜审视自己实习报告上的评语:“该生对危化品存储规则有过分执着的坚持...“

“明天上午九点,珠海指挥部有班车。“李董从抽屉取出银色安全帽徽章,浪花浮雕在晨光中泛起冷冽的蓝,“这是参与世纪工程的特制装备。“他转身时露出后颈的晒伤痕迹,那是2017年伶仃洋沉管安装时的勋章。

杨潇在消防通道堵住何欢时,手里晃动着两张高铁票:“你疯了吗?那项目的水下作业事故率...“他的运动手环警报灯狂闪,GPS定位显示正在接入珠海气象台数据。

何欢按亮手机,锁屏照片是全家福背景里的抗战路。暴雨冲垮的柏油断面裸露出1941年的青石板,那些被独轮车磨出凹痕的石材,在晨光中泛着与温泉酒店池底碎石相似的幽光。

“帮我查个人。“他把U盘塞进杨潇的健身包,拉链头磕到金属徽章发出轻响,“2015年杭州湾大桥维修项目的监理工程师。“电梯镜面映出两人变形的倒影,杨潇的喉结动了动:“有些防火墙,烧起来会要人命。“

珠海项目部的板房还残留着海水咸腥,安全总监醉醺醺地揽住何欢肩膀:“你们名校生就该去非洲吃沙子...“他的金牙缝里卡着辣椒籽,“知道为啥把你从总工办调来一线吗?“

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何欢的安全帽正对搅拌车操作台。他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的不合格水泥检测单,那张被血渍浸透的纸条,此刻正在千里外的老家窗台随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