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的理论青年想什么
- 陈宝剑主编
- 3817字
- 2025-03-28 18:19:47
谈古论“经”,“健”时代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与“大健康”
张鹤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以强国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引领,也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改革开放已过去40多年,回首望去,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医疗等行业飞速提升,人民不仅钱包鼓了,生活环境和健康也得到了质的改善。例如,老人口中说的“破伤风”不再是“魔鬼”,人们的健康受到极大的保障。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今餐桌上“美食”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使百姓的富贵病越来越多,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已经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损害着人民的健康。这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医疗支出、医疗资源浪费等经济负担,阻碍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脚步。
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使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温饱、美食”,人们渴望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的体魄,人们懂得去维护自己的健康,愿意去投资自己的健康,渴望去保持自己的健康。医生、护士作为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线战士,在大健康战略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北大护理学院从1984年创建至今,不断培养输出带有北大使命感的护理人,他们将健康之光传播于各地,维护了人民健康,助力了经济发展。
“大健康”助力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青年力量
1979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阐述了对“四个现代化”的新理解:不只体现在单纯的“现代化”,还体现在人民幸福的“小康之家”。“小康社会”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邓小平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其理解更为深入。1991年,我国设定了十六个指标作为小康的基本标准,其中既包括人均收入的提高,又包括人均寿命的提高、初级卫生保健的普及率提高等国民健康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确保中国经济发展与国民健康并行,不仅要“经济”,而且要“健康”,二者是互为促进的关系。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构建全程健康促进体系,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健康对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生活幸福的基石,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民健康,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作保证。“大健康”概念的提出,带动了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我国健康服务产业链,主要有五大基本产业群,包括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新的时代呼唤给年轻的北大护理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认真钻研,结合自己的科研力量,将产业需求和健康需求作为指导方向,明确和设计符合中国百姓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及养老规划等。青年护理人用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断助力“大健康”发展,同时,“大健康”产业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016年,中国大健康产业产值已达5.6万亿元。
“大健康”不仅意味着国民健康,而且是一种新型“健康”产业,新的领域需要新的热血,新的领域需要敢做敢拼的力量。北大青年有责任去拼搏,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北大医学青年深入社区、农村等基层,调查百姓对健康的需求,严谨务实、苦干实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养老结构评估体系、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健康教育进社区等一个个落地的项目真正地造福着百姓的健康,同时推进健康产业的发展,不仅在创收“健康”,还在创收“经济”。这不仅是北大人在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是青年用自己的力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级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角度看,医疗技术水平飞跃性提高,护理技能和水平大幅度改善,婴幼儿病死率大大降低,平均住院日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支持力度大大提高。“小康社会”的健康指标一直是护理、医疗发展前进的动力。同时,护理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护理人一直致力于健康理念、健康产业的推广和开发。北大护理人发扬创新精神,结合自身科研能力,迎来专业发展的新局面,创新养老体制和结构,通过改善国民健康,缓解国家发展压力。以前大家对护理的需求停留于院内照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延续性护理、居家照顾等新需求,对北大护理人提出了挑战。我们并未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勤学苦干,立足于当下的国民需求和我国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护理思路,借助科技力量和网络技术,研发糖尿病管理APP,为国家创造收益,也更好地、远程化地管理患者并给予支持。将百姓所需的护理知识从医院、从社区带入每一位患者的家中,真正做到全周期的护理、全程和延续性的护理,从而减轻百姓医疗负担,减少国家医疗支出,创造医疗收入,真正实现为人民健康好、为国家发展好双赢的目标。
护理专业在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过程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而作为北大青年护理人,更需要努力拼搏、深入学习、不断创新,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国人对“大健康”产业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产业得到飞速发展,急需大量人才,需要青年力量。越来越多的北大青年护理人纷纷投身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从慢性病的管理课程开发、社区人员慢性病管理能力的培养,到养老机构体系构建,北大护理人用自己的科研能力、影响力从各角度助力大健康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发展需要“大健康”保驾护航,需要青年支持
中国经济发展与“大健康”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互惠互助的过程。国民既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大健康”的受益者。每一个社会公民的经济能力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才是真正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因此要保障国民健康,促进国家发展,降低医疗支出,开创我国发展的新局面。毛主席曾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民良好的体魄才是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前提,人民的健康需要保驾护航。现如今,国民身体素质与经济发展已不成正比,很多学生、年轻打工者早早就患有胃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大部分人是亚健康状态,这都会困扰其身体、生活与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基于我国国民健康的需求,“大健康”“健康中国”等理念也应运而生。国民健康了、生活幸福了,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以更健康的体魄去享受如今美好的生活,去努力为经济发展而奋斗,周而复始,正向促进,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如今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没有时间关注自我健康,自我忽略使他们的身体状况、工作状态和能力都逐渐降低。在医院里,患者的面孔越来越年轻化,30岁就患脑卒中已经不再是新奇的事情了。而30岁,正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年纪、最有拼劲的年纪,疾病带给他们的不仅是事业上的损失、生活质量的下降,还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人民为发展而奋斗,而我们北大护理人则有重要的使命,即保护国民的健康,保护“小康社会”的“健康”。科技日新月异,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健康的输出更需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北大青年护理人应用自己的青年视角和科研力量,运用好互联网、APP及大数据等新型力量,为护理所用,为健康所用;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大数据了解百姓真正的需求和动态,研发健康教育APP,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给予个性化、远程的健康指导。多方结合的产物使健康教育内容不仅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也实现了远程、定点化的输出。
为了国民健康,很多北大人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不久前,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11名北大人入选,其中就有我们北大医学的前辈,屠呦呦先生和钟南山先生。在青年时代,北大传授他们北大精神,在危险面前,他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实现了治疗重大疾病的技术突破,拯救了无数生命,是我们的榜样。2003年,正值非典暴发时期,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过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拯救了无数生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经济与“大健康”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力量,其中更需要青年的力量支持。在北京大学120周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时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迫切需要国家青年人的力量,需要孕育“五四青年”的北大的力量,需要北大医学强力推动“健康与经济”。由此,迫切需要青年人的成长。国家经济发展需要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青年人“乘风而上、敢打敢拼”,创造出更多带有“中国知识/科技”的产业、产物,提高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北大医学作为我国护理领域的高地更应该发扬北大的奋斗精神,承担更多的责任,将大健康理想抱负和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用实际行动去参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而北大护理人作为中国护理领域的领跑者,青年护理人将会是其中的主力军、国家经济发展和“大健康”发展的强大推手,将会是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夜空中点点明星”,发挥自己的光与热。北大护理人应发挥自身专业力量,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标签。适应新的形势,打开思路,敢于尝试,迎接挑战,勇于坚守。应从人民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化科研成果,不断贡献自己的青年力量,保证国民全周期的健康护理、延续性护理以及居家护理,促进大健康产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前方的路纵然艰辛,而我们依旧会秉承北大精神,坚守北大护理人的情操,贡献青年人的青春与力量,助力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民“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