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张未然博士的博士论文《基于认知形态学的汉语类词缀构词研究》修改后,又以近期结项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为基础,反复打磨,最终定稿付梓,值此著作即将出版之际,谨向她致以衷心的祝贺!

张未然是我招收与指导的第一位大陆博士生,在北大这样的学术环境,努力拼搏,攻读四年,顺利毕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博士论文被答辩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我倍感骄傲,也有许多话想说。

张未然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得到专家们的肯定与赞扬,又顺利申请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前沿丛书”年度博士论文出版资助,这既是她自己勤奋努力、独立钻研的结果,又与北大优良的学术环境、严格的研究生培养环节密不可分;同时也与北大在国内外高校中的学术声誉与影响、可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与国外知名高校交流、访学及联合培养的机会紧密相关。 2015年张未然申请并通过考核,获得中国教育部与法国高教科研部共同实施的中法“蔡元培交流合作项目资助”,赴巴黎第七大学(现改名为巴黎城市大学)访学一年,在齐冲副教授指导下,最后完成博士论文。可以说,张未然的博士论文是北京大学完善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中法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北大、巴黎七大联合培养的结晶。

专著《基于认知形态学的汉语类词缀构词研究》就其研究范围和对象而言,属于汉语构词法的本体研究,研究焦点是汉语构词法中的类词缀和类词缀构词分析;就其研究视角和路径而言,是运用西方认知形态学,从语义范畴化、认知域概括、语义变体描写和语义识解等方面,对汉语类词缀构词做出不同于传统“重结构形式分析、轻语义识解分析”的新的研究,这应该说是汉语构词法、类词缀研究的一个很大创新。

汉语词汇研究与语法研究相比,历史不长,成果不很丰富。但构词法研究因是词汇与语法接口的领域,汉语语言学前辈、时贤和后学对此也有较多的探讨和积累。老一辈语言学家如吕叔湘、陆志韦、刘叔新、张寿康、徐通锵、黎良军、符淮青等,还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都在汉语构词法研究,词缀、类词缀研究中多有探讨和发现,对汉语词汇内部结构关系、构成成分的属性、意义关系等做了比较充分的研究。我的导师符淮青先生在其重要论文《构词法研究的一些问题》 (2001)中就总结和归纳了汉语构词法研究的5个平面,指出汉语构词法研究有一般语词的构词法分析、汉语历史构词法研究、断代及专书的构词法研究等,并特别指出“构词成分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类型的分析,是离不开构词成分意义、作用的分析的”。对汉语构词法研究另辟蹊径的黎良军先生(1995:146)也指出“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只能是分析它们的语义结构”。中国学者的研究从传统的结构关系等形式方面也已进入到了汉语构词语义分析,张未然的研究正是在中国学者基础上,借鉴西方理论进行了较为新颖和可操作的分析。从这一层面来看,张未然的研究推动了汉语构词法研究,深化了汉语词缀、类词缀及其构词分析的研究。

北京大学充分认识到博士培养的过程性和学术艰巨性,在中国国内率先实行博士研究生四年学制培养。我在完整指导张未然这届博士生后深切体会到,博士培养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一篇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做不了、做不出一篇好的博士论文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博士培养;但另一方面,也充分认识到博士生培养其内涵又远远大于一篇博士论文,尤其在北大这样的一所高等学府。这样的认识贯穿于我对未然的培养全过程,如未然博士论文后记中提及的那样,导师就是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的“对立面”,要不断挑战学生。同时我也觉得一定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学术探索空间,充分展现并尊重其科学探索的“不确定性”,让学生沿着导师的思路,但又能突破导师的思路和“藩篱”,去探索更广阔的学术空间。这样的博士培养和博士论文选题才有价值,对博士生未来的发展才有后劲和能量储备。

回想与未然的师生缘、培养路,感慨良多。未然本科毕业于河南省郑州大学,硕士免试推荐来到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师从李晓琪教授,主要研究汉语语法,博士阶段开始跟我进行汉语词汇研究。考虑到未然的成长经历和背景,在她入学之后不久,我们就着手探讨博士论文选题方向和范围,最终考虑在词汇和语法接口方面进行选题。这样汉语构词法研究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方面。未然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是探索精神强,不怕碰壁,不畏困难,遇到论文不好进展下去时,她悲观叹气的时候少,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冲出重围的情况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看,未然的北大求学之路是幸运的,学术发展也比较顺利。博士刚毕业就申请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基金,获评优秀论文得以资助出版;2016年入职中国传媒大学,从事对口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又顺利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基于认知形态学的汉语类词缀构词研究”,项目号19FYYB013)。这一切与她自身的努力和坚韧不拔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北大兼容并包、立意高远、严谨求实的人才培养机制锻造,这为未然健康成长、入职后取得新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导师,在结束这篇序的时候,我想说:望未然能在良好开端的基础上,不忘初心,谦虚谨慎,砥砺前行,在我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李红印

2022年4月修改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