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科学“大课堂”,与世界零距离:资源视域下的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
- 李颖
- 867字
- 2025-03-28 19:21:58
序
毕业入职时,很幸运地选择了我最爱的科学学科执教,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与大家一起研讨、交流,不断学习,让我逐渐找到方向,学会多角度思考,对学科教学和教育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这过程中,逐渐累积的教学经验和与学生的交流,我逐渐产生了对于科学教育的一些困惑及思考,在头脑中总有一些观点在矛盾着、冲撞着。如:怎样更好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如何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学生亲历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协调等,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总会把自己对这些困惑的思考付诸实践,再通过学生与我的交流和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在经历困惑—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清晰明确心中所想。
通过学校为老师们搭建的平台,有幸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各级科学教学研讨活动,特别是跟随龚秀敏教授一起学习经济学,与附中自然之翼团队进入陕西秦岭、云南高黎贡、广西崇左多个自然保护区考察等学习活动,让我有机会了解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接触更多前沿思想和观念,使得对于学科育人价值、课堂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能够从更多的维度去思考。同时,在学校通过负责和参与博物、经济学、DI创新思维、建筑模型、无线电测向、天文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社团的创建,这也逐渐让我对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科学社团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思考,并逐渐发现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寻找到了不同课程之间的重要联系。
我把这些有意思的发现和想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过程和结果都是充满乐趣又让人惊喜的。课堂的延展和拓宽,给予孩子们极大的自由空间,可以不断地展示他们探索世界的天赋与丰富的想象力。我们一起热烈地讨论各种令他们着迷的自然事物以及他们的猜测。我们彼此享受着发现、分享、研究带来的喜悦。孩子们从此爱上科学课。
我将从梳理对科学教师职业的认识开始,通过发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以及在此基础上思考的学校小学科学实施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阐述我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发现、理解与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有挫折、有沮丧、有惊喜、有感动、有坚持、有梦想……这是我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对自己、对职业、对教育再认识的一场发现之旅。
李颖
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