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二年—乾道元年(1164—1165)

Z1(别纸)(侯子论语)

侯子《论语》抄毕内上。其间误字显然者, 已辄为正之矣。但其语时有不莹, 岂其不长于文字而然耶? 抑别有以也? 顷在豫章, 见阜卿所传语录, 有尹和靖所称伊川语云: “侯师正议论, 只好隔壁听。”详味此言, 以验此书, 窃谓其学大抵明白劲正, 而无深潜缜密、沉浸 郁之味, 故于精微曲折之际不免疏略, 时有罅缝。不得于言而求诸心, 乃其所见所存有此气象, 非但文字之疵也。狂妄辄尔轻议前辈, 可谓不韪, 然亦讲学之一端, 所不得避。不审高明以为如何? 人回却望批诲, 幸甚幸甚。(《朱文公文集》卷三〇)

【系年】

此信当系于隆兴二年 ( 1164 ) 或次年初。此信系年旧有两说。其一以为当系于隆兴二年九月朱熹、张栻见面后数月内。信中所言“顷在豫章”, 当指隆兴二年张浚去世后, 张栻护灵返湘, 朱熹于当年九月二十日赴豫章哭祭张浚, 并自豫章送至丰城。束景南、任仁仁、顾宏义主此说。1 其二以为此信当系于乾道八年 ( 1172 ) 。郭齐、尹波以为信中有批评侯师圣语, 当与称言“侯师圣之说多可疑, 然亦有好处也”的S13 为一时往来书信, 又据S13 中线索,将两书一并系于乾道八年; 而“顷在豫章”则指乾道三年 ( 1167 )朱熹长沙之行后返闽经由豫章之事。2

当以前说为是。李侗过世后, 朱熹多从张栻处获得二程及程门文献, 如侯师圣《论语说》, 朱熹自言“皆出衡山胡氏”。3“顷在豫章”当指朱熹与张栻同处时, 张栻赠予朱熹理学语录相关著作。王懋竑也指出, 朱子文集中所收与张栻论学的三卷书信, “三十卷与张敬夫书、三十一卷答张敬夫书, 大概以年叙, 三十二卷所载则不以年叙, 且多未定之论, 故疑为朱子所自删而后人复入之者,然未敢定也” 。4 依此体例, 则Z1亦当系于1164年或次年初。

此信或为今存朱熹致张栻书信中最早的一封, 信首小字既注“别纸”, 则当有书信正文, 惜今不存。信中朱熹以为侯师圣之弊, 不止于文字之疵, 暗讽其于程门高弟中因欠涵养之功而无切实自得之效。

【疏证】

“阜卿”。陈之茂, 字阜卿, 往来答书尚存王十朋《答湖守陈郎中》、周必大《除左使答湖守陈阜卿启》、大慧宗杲《答陈教授》, 又洪适《休宁县校官碑》稍记其事。

“有尹和靖所称伊川语云: ‘侯师正议论, 只好隔壁听。’”此语今存《二程集》中, 乃时紫芝所集语录。5 所谓“只好隔壁听”, 指初闻或可喜, 深究则不然, 因无切实体会。朱熹曾以侯师圣论《中庸》鬼神之德为例, 认为侯说“乍读如可喜者, 而细以经文事理求之, 则失之远矣, 程子所谓 ‘只好隔壁听’ 者, 其谓此类也夫”!6 王夫之也以为程子此言是指侯师圣“贪于规模之大,而切体无实” 。7 张栻在S4中亦批评“岳下诸公尚执前说, 所谓帘窥壁听者, 甚中其病耳”, “帘窥壁听”意同于此。

此语可与后文“无深潜缜密、沉浸 郁之味, 故于精微曲折之际不免疏略, 时有罅缝”合观。所谓“深潜缜密”, 是程子论吕大临之语,8 朱熹屡加援引, 意在突显吕大临的涵养工夫。朱熹中年曾转引程子之语, 论程门高弟吕、游、杨、侯四子优劣: “于吕称其深潜缜密, 于游称其颖悟温厚, 谓杨不及游而亦每称其颖悟,谓侯氏之言但可隔壁听……则其高下浅深亦可见矣。”9 与朱熹批评侯师圣“精微曲折之际不免疏略”相反, 湖湘学派对侯师圣则多有肯定, 如胡安国曾称许侯师圣“讲论经术则通贯不穷, 商略时事则纤微皆察”, 并遣胡宏问学于侯师圣。10 胡宏也以为侯于二程问学最久、悉知二程文章最详。11 李侗和朱熹对侯师圣则有不同评价, 朱熹晚年亦曾与陈淳论及程门高弟, 依旧认为“侯师圣太粗疏, 李先生甚轻之”。12

大体而言, 对于程门弟子, 湖湘学派因深受谢良佐、杨时等影响, 多加肯定; 而朱熹则以为程门后学多不能承续师说, 乃至流入异端, 至于深受程门高弟影响的湖湘学派, 在朱熹看来也多有不醇。

1 束景南: 《朱熹年谱长编》 (增订本)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第332页; 任仁仁、顾宏义编撰: 《张栻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 , 中华书局, 2018年, 第206—207页。

2 朱熹著, 郭齐、尹波编注: 《朱熹文集编年评注》,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9年, 第1472页。

3 朱熹撰, 戴扬本校点: 《伊洛渊源录》卷一二, 朱熹撰, 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 《朱子全书》 (修订本) 第12 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0年, 第1089页。

4 王懋竑撰, 何忠礼点校: 《朱熹年谱·考异》卷一, 中华书局, 1998年,第303页。严格来说, 朱熹文集中所收朱张往来书信不止三卷。另外五封书信, 散见于文集卷二四、二五, 此为朱熹与友人论政书信, 与论学书信主旨不同, 且论政书信几乎都严格按照时间编排次序。

5 程颢、程颐著, 王孝鱼点校: 《二程集》 , 中华书局, 2004 年, 第417页。

6 朱熹撰, 黄坤校点: 《四书或问》, 《朱子全书》 (修订本) 第6 册, 第579页。

7 王夫之著, 王孝鱼点校: 《读四书大全说》卷七, 中华书局, 1975 年,第476页。

8 《二程集》 , 第64页。

9 《四书或问》 , 《朱子全书》 (修订本) 第6册, 第554页。

10 黄宗羲著, 吴光点校:《宋元学案》卷三〇, 沈善洪主编: 《黄宗羲全集》 (增订版) 第4册,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年, 第332页。

11 胡宏著, 吴仁华点校: 《胡宏集》 , 中华书局, 1987年, 第189页。

12 黎靖德编, 王星贤点校: 《朱子语类》卷一〇一, 中华书局, 1994 年,第25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