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范教育的黄山钟鸣: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12—1927)为中心
- 吴浩
- 1042字
- 2025-03-24 16:30:58
第一章 师范教育的他山之石
第一节 师范教育思想的滥觞与师范教育机构的发端
师范教育思想其来有自。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即认识到“教学法”的重要性。1632年,捷克思想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设立“学校之学校”(School of Schools)或“教学法学院”(Didactic College)来培养师资。
步入近代社会之后,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推动近代教育的产生、初等教育的普及和学校的广泛设置,教师训练的意义被愈加注重,加之在教育实践实验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师范教育应运而生。出于为初等教育培养师资的需要,师范教育机构的雏形——教师讲习所在欧洲普遍出现。1684年,基督教兄弟会创始人拉萨尔于法国兰斯创办教师讲习所,成为世界师范学校的发端。拉萨尔在教师讲习所的教育实践中,把教师训练作为基督教兄弟会的重要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督促即将成为教师的学员养成基督教徒应有的美德。1695年,虔信派教士弗兰克于普鲁士哈勒开设教师讲习所,招收有志于教师或教士工作的学生,实施师范教育。随着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教师讲习所成为普鲁士培养小学教师的机构。
继教师讲习所之后,师范学校在欧美各国普遍建立,标志着近代师范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成为师范学校的“催产士”。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热月党人”执政时期,共和三年雾月9日(1794年10月30日)法令决定在巴黎创建一所师范学校,即为此后蜚声世界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1808年,拿破仑执政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培养小学教师的政令,明确规定小学教师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1833年,法国颁布由教育部长基佐主持制定的《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案》(又称《基佐法案》),明确规定所有的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师范教育,各省均设一所师范学校。19世纪上半叶,在教育家洪堡的大力倡导下,普鲁士师范学校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同一时期,受普鲁士教育模式的影响,师范学校在美国各州迅速增加,美国兴起了创办州立师范学校的高潮。
要特别指出的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齐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在早期师范教育发展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800年,裴斯特洛齐创办布格多夫学校,从事初等教育的研究和实验,确立“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并在翌年附设培养初等学校教师的训练班,该训练班被认为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所用现代方法训练师资的学校。1805年,布格多夫学校迁至伊佛东,改为伊佛东学校。裴斯泰洛齐在伊佛东学校的教育实践,达到了其教育生涯的巅峰。伊佛东学校成为蜚声欧美的学园,来此求学的欧美各国学生回到母国后,多成为各国师范教育的最早创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