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范教育的黄山钟鸣: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12—1927)为中心
- 吴浩
- 528字
- 2025-03-24 16:31:02
第四章 培养“共和国的信徒”
辛亥革命之后,出于传播共和思想与构建现代国家意识的需要,创办师范教育的热潮得以进一步激发。出身晚清秀才的胡晋接,以培养新式公民为己任,开徽州师范教育之先河,创立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安徽二师”)。从时间节点、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来看,“安徽二师”都是民初师范教育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考察对象。“安徽二师”创立不久,就得到黄炎培等教育家的高度评价,成为与“湖南一师”“浙江一师”等齐名的中等师范学校。深入研究“安徽二师”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可从中窥见深蕴其中的“共和”理念,由此推及当时整个中国的师范教育全貌。
当然,选择“安徽二师”的个案,与至今保存完好的“安徽二师”教育档案和学术文献有关。“安徽二师”创办15年间,每学年坚持编辑出版一册校刊,共14期12册近200万字。“二师”校刊内容丰富,分为教育言论、校务文牍、规章制度、教师训言、学生思潮等多个栏目,是珍贵的地方师范教育史料。同时,笔者还多方收集了“二师”校长、师范教师和师范生等的日记、诗文、信札、回忆录等历史文献。通过这些教育档案和学术文献,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这所师范学校在办学中是如何宣传民主共和与公民教育的思想理念,并进而通过师范教育达到政治社会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