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文学评论》三十周年纪念特辑
-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编
- 1149字
- 2025-04-08 14:12:31
1987年第2期(总第2期)
外来的养分 /冯至(3)
徜徉在这一片海洋 /乔良(8)
我和外国文学的不解之缘 /季羡林(13)
墨西哥出版科塔萨尔的剧本 /榕(16)
试论现代诗与非理性 /飞白(17)
丹麦作家威利·雪莱森获北欧奖 /杨永范(24)
形而上学的毁灭:维特根斯坦分析美学述评 /金惠敏(25)
日本战后文学“主体论”及“主体性”论争评析 /兰明(32)
文学的接受研究 /张黎(38)
三浦朱门发表新作 /赖育芳(43)
苏联关于二十世纪文学规律性的讨论述评 /张捷(44)
关于形式主义理论的历史说明 /[法]茨·托多罗夫 蔡鸿滨译(51)
诗歌语言理论研究与诗学科学探索 /[美]罗·雅各布森 蔡鸿滨译(54)
外国文学研究与当代中国文学 /李黎(56)
无主题对话 /刘文飞 李萌(57)
尊百家,求真理 /范大灿(59)
也谈“非学者化” /杨武能(61)
几点希望 /周珏良(62)
超题材性和开放性
——论八十年代苏联长篇小说思想艺术上的新开拓 /钱善行(63)
意蕴宏阔风自雄
——当代苏联战争文学新貌掠影 /严永兴(70)
细节荒诞和整体合理化的辩证法
——读卡夫卡随笔 /绿原(78)
历史真实·四维空间及其他
——谈魏斯的剧作《马拉/萨德》 /孙君华(82)
寂静:阿赫玛托娃诗里的一个主导意象
——《没有主人公的歌》品析 /王璞(88)
奥尼尔《悲悼》三部曲的深层主题新探 /潘平微(93)
《斑鸠菊》
——美国实验现实主义小说 /施咸荣(98)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确定 /柯严(102)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长篇小说创作的拓展 /倪蕊琴(103)
论济慈的“消极能力”说 /吴伏生(111)
善恶·祥瑞·神权
——波斯古经《扎姆亚德·亚什特》剖析 /元文琪(115)
以系统的自组织原理看于连性格的自在性与自主性 /蒋承勇(122)
《国际诗坛》创刊 /辛池(127)
现实主义与艺术现实
——评加洛蒂的《论无边的现实主义》 /白烨(128)
拉丁美洲文学的反馈
——读《二十世纪西班牙语美洲小说》 /林一安(130)
战争·农事·历史
——一幅内心感觉的“三折画” /余中先(133)
一部印度翻译小说引起的反馈 /殷同(134)
苏联开展关于长篇小说命运的讨论 /岩(135)
法国历史小说的“罗马化”趋向 /丛越(135)
1986年法国主要文学奖颁布 /未鱼(136)
日刊选出战后文学名著 /田星(136)
1986年意大利三大文学奖揭晓 /风华(137)
反映民主德国文学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文学学词典》 /朱夏(137)
民主德国出版专著研究德国法西斯文学和美学 /佳羽(138)
美国著名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的《五十年代》出版 /立里(138)
美国《二十世纪文学》杂志1986年度文学评论将揭晓 /晓丹(139)
叙利亚作家代表团谈叙利亚文学现状 /伊云(139)
北京俄苏文学研究界1987年春季聚会 /伊云(140)
近三十年间获列宁奖和苏联国家奖的文艺学著作 /启超(141)
最近十年间谢世的苏联文学家简况 /启超(142)
日本将出版《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 /赖育芳(143)
编后记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