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域现代化的“晋江经验”
- 王春光 杨典 张文博 吕鹏等
- 3248字
- 2025-04-07 16:33:49
第二节 新时代现代化再出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时代,晋江现代化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又将面临许多挑战。用好机遇,想好对策,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和再创辉煌,是晋江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 机遇
从大势来看,国内外的发展机会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态势。“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多边外交的活跃等,旨在拓宽国家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更高质量的开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过去40多年的发展努力,国家已经有能力拓展国际空间,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国家发展空间的拓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晋江今后更高质量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比如,晋江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上变得越来越活跃,业务范围涵盖东南亚、中东、中欧、西欧和非洲等。据此,晋江提出了国际化城市发展战略,无疑是相当明智和有战略价值的。
从中势来看,晋江同样有比以前更多的机会。福建省在中央的支持下,正在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和“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等建设,这些政策的叠加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在这些政策实施过程中,泉州和晋江都是重点或者关键环节。晋江已经获福建省批准,成为打造中小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样板。泉州市正在推进“创新泉州”、“智造泉州”、“海丝泉州”、“美丽泉州”和“幸福泉州”等“五个泉州”建设。在“五个泉州”建设上,晋江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比如泉州在实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筹划中,提出推动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四大主导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的目标,其中,晋江是纺织鞋服、机械装备和建材家居三大主导产业最重要的产业基地。
从小势来看,晋江自身已经具备在更大空间上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晋江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取得惊人的成就,远远超越了作为一个县级市所应具有的容量和空间。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其在“十二五”末已经达到1万美元了;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7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从人口结构(206万人)上看,晋江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几乎达到一比一的程度了,也就是说,晋江发展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机会超出了其原来的人口就业需求。从目前来看,晋江几乎不存在失业问题,尽管有少数人可能没有就业,但是他们并不是想就业而找不到就业岗位的那些失业人员。不仅如此,晋江的经济空间远远超出了行政空间,从本地伸向全国乃至全球。晋江有许多企业在全国不少地方兴建工业园区,甚至在匈牙利、迪拜、芬兰等国都有它们的园区。也就是说,其经济发展超越了行政和地理边界。在本地,晋江目前能再利用的建设用地和空间已经很小,但是域外空间则是无限大的,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民间的活力一直是晋江得以超越自己、实现现代化领先发展的坚实基础。在过去40多年中,晋江民间的现代化能力有了惊人的提升。民营企业是晋江现代化的支柱。晋江的民营企业在全国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其国家级品牌之多,在全国县级市或者县都是少有的。晋江民营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做实业的传统和精神,持之以恒地做好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无疑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一定优势。晋江企业不仅在市场上展现出其强大的竞争力,而且已经影响到其他领域,如它们协助晋江政府赢得了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举办权。晋江企业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晋江有300万海外侨胞和侨裔,他们还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为晋江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支持或机会。如晋江某村就利用其海外侨民的力量,建设了很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兴办了村庄养老院,在此基础上吸引游客来参观,从而有了村庄旅游和民宿发展。国内外民间社会资源的动员和发挥,是晋江得以成为全国重要民营经济发展基地的重要原因。
显而易见,从大势、中势和小势三个层面,晋江都可以说迎来了实现更高质量现代化的难得机遇。机遇就是时势,时势还得“运”起来,“运”势在于把握的能力和落实的力度,需要从体制、政策和执行上进行创新。如果不及时抓住时势,那么,不仅有错失的危险,而且会被其他人超越。这是有国内外先例可循的。
二 挑战
机遇与挑战是共生共存的。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对晋江来说是机会,对其他县市也是机会,但是,机会不是无限的,关键在于谁能把握和用好机会。瞬息之间,机会就会倒转,竞争优势就会转移。这正是晋江在推进更高质量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必须清醒地认识的这一点。
长期以来,晋江的发展都是以以小博大、以弱搏强的方式进行的。晋江现在出名的品牌很多都是从小作坊起步的,后来才慢慢做大做强。它们率先抓住了市场机会。但是,现在的晋江必须走一条转型提质、创新引领、质量至上的新现代化之路,其面临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大不相同。这里有体制、要素等方面的问题或挑战。
从行政体制来看,晋江毕竟只是一个县级市,在一些关键方面缺少很多的决策权乃至执行权,因此,在推进新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政府权力过小与高质量发展存在着不匹配,或者说不少张力,制约了政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的作为和角色。虽然晋江在争取相关的权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总体上看,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如晋江虽然有空港,但是海关权限很小;晋江需要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但是县级市几乎不能兴办高等教育,因此只能与高校合办,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限制了人才的培育;晋江几乎有一半的常住人口是外来人口,但是其权限和有关人员是基于户籍人口数量来配置的;晋江想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但是缺乏中等城市的权限;等等。所有这一切在中国的行政格局下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方面也许会促使晋江政府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也许会使晋江政府更多靠服务而不是靠权限去推动发展。
从要素上看,晋江目前的存量和质量都已经不足以支撑其高质量的现代化发展新需求。第一个要素是土地,晋江的建设用地基本上用完了,未来的发展只能依赖一些存量的建设用地的再盘活,因而会增加发展成本。当然,如果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能达到预期目标,那么,也可能会减少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但这并不是短期内所能做到的。有限的建设用地如何在城乡达成合理的配置也是很有挑战的,因为乡村建设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同样数量的建设用地用在农村、农业上绝对没有用在城市和工业、服务业上合算。第二个要素是技术和人才。技术和人才是高质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基础。没有技术的创新,就没有高质量的现代化,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带来高新技术。但是,一方面,晋江不可能自己在短时间内培养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晋江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大量高新技术人才宁可去厦门,也不愿意来晋江工作,因为晋江毕竟在地域位置、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方面都难以与厦门竞争。尽管目前晋江也出台了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引进和搭建了一些科研平台,但是从总体上看,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依然突出。
第三个要素是以资本为核心的金融服务。相对于制造业和实体产业,晋江的金融服务业相对来说并不发达。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不同层次的金融专业人才,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在金融服务业形成一套系统的政策机制,因此,也没有吸引和培养一批金融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内会将其吸引过来或造就出来。而且金融服务业有一种强大的虹吸效应:越是金融服务业发达的地方越能吸引来更多的高端人才,反之,就做不到,甚至连自己有限的金融人才也有可能被“虹”吸走了。除了金融服务业,其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瓶颈,如物流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高端社会服务业、社会创新和创意服务业等也面临人才瓶颈。
当然,挑战可能并不只限于这些,有时候挑战也是机会,没有挑战也就不会去抓机会,或者说创造条件去找机会。但是,挑战毕竟还是挑战,潜藏着许多风险和陷阱。深入解剖和反思晋江县域现代化进程及其经验,可以为下一步高质量现代化提供认识基础,更好地避开风险和陷阱,继续保持其在县域现代化上的领先步伐,同时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这就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