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突出成效

2004年以来,嘉兴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的殷切期望,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共同富裕之路,不断开辟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坚实迈进,已然成为均衡发展示范地。嘉兴市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效,建立了城乡融合发展相关体制机制,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出成效,要素市场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1.城乡收入差距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1年,嘉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839元,居全省第4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7倍、全省平均水平的1.0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98元,为全国平均的2.30倍、全省平均的1.24倍,首次迈上4万元台阶,并连续18年居全省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0,保持全省最低,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0,见图1-1)。

图1-1 城乡居民收入比

数据来源:嘉兴市统计局、历年《浙江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居民生活水平已经进入富裕阶段

2021年,嘉兴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2305元,高出浙江省平均水平0.2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9.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8510元,高出浙江省平均水平12.1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9.13%。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为1.4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0,见图1-2)。同时,嘉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6.5%,低出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嘉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3%,低出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嘉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达到联合国20%~30%的富裕阶段标准[1]

图1-2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

数据来源:嘉兴市统计局、历年《浙江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

2004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嘉善调研时指出,“要进一步关心群众生活,搞好民心工程”。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反复强调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亲自部署和推动建立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领导下访接待群众等制度。这些年来,嘉兴市遵循总书记的指引,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城乡教育事业实现均衡发展

十多年来,嘉兴市坚持教育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目标,率先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2年,嘉兴市被国务院授予“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2013年,嘉兴成为全国首个所有县(市、区)全部达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设区市;2019年10月12日,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启动会在海盐县召开,海盐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成为全国样板;2020年,嘉兴所有县(市、区)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目前来看,嘉兴市已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基本相同、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基本一致、教师专业水平大致相当、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高、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接近的目标。

2.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早在2019年,嘉兴市就已经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制度性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6%,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同标同保。同时,嘉兴市打破区域数据壁垒,推动异地医疗资源“互联互通”,率先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2020年,沪嘉、杭嘉居民异地就医刷卡直接结算分别达29.4万人次、49.9万人次,金额分别达5.7亿元、1.5亿元。嘉兴市社保、医疗公共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见图1-3。

图1-3 嘉兴市社保、医疗公共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数据来源:嘉兴市统计局。

3.城乡居民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嘉兴市坚持城乡统筹,实行一体化制度设计,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人群全覆盖。2007年嘉兴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居保,将非机关事业单位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本市居民全部纳入制度,基础制度实现城乡统一。制定全市统一政策,实现了全市同步调整、同步优化、同步提高。基于此,嘉兴市人均基础保障待遇居于全省首位。2020年人均待遇达到461元/月,待遇标准和待遇同比增幅领跑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连续三年全省第一。2020年底,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0.57万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62.2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3.43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4.86万人),全市户籍人口基本养老参保率达到97.26%。

4.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渐健全

嘉兴市以全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为契机,实行“统一失业登记制度、统一就业制度、统一就业援助政策、统一劳动力市场、统一公共就业服务”五个统一,建立市、县(市、区)、镇、村四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就业工作体系。推动就业帮扶从“传统模式”向“精准扶持”发展,出台《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做好高校毕业生、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工作,“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8.65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2万人;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64亿元,7.62万人次享受;全市累计举办招聘会2668场,提供就业岗位348.4万个;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4%,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三)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兴调研时强调,要抓“生态立市”“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多年来,嘉兴市坚决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迎难而上、克难攻坚,打了一场漂亮的生态环境“翻身仗”。

1.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改善

嘉兴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显著改善,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首先,水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2021年,嘉兴市控断面Ⅰ~Ⅲ类水占比、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分别为96.4%、100%,较2017年分别提升了56个百分点、27.9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水环境恢复到20世纪初90年代水平。其次,大气环境质量实现全市域全达标。2021年,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空气优良天数比例(AQI优良率)分别为26微克/立方米和90.1%,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2020年,在大气环境质量6项指标中,在2019年实现PM2.5达标的基础上,臭氧浓度首次达标。再次,固废处置能力缺口全面补齐。截至2020年底,“五废共治”三年行动46个固废补缺口项目全部建成,新增固废处置能力587.7万吨/年;特别是实现了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的目标,获得省委书记袁家军“标杆”之赞。最后,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排名从2017年的全省第11位(73.92分)上升至2021年的第7位(87.50分),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4年实现总得分和排名“双提升”的地市。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凸显

嘉兴市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全力打造美丽乡村3.0版,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五朵金花”之一。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乡村振兴建设资金324亿元。专项债用于乡村振兴建设资金84亿元。截至2020年,全市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线29条,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2个、示范镇36个、AAA级景区村庄62个、特色精品村117个,南湖区联丰村等3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海宁市丁桥镇新仓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同时,嘉兴市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助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中心工作,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的“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三项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行政村全覆盖。早在2018年,嘉兴市就已经实现了农村安全饮用水人口全覆盖。2019年,嘉兴市农村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普及率远高于全国水平(见图1-4)。小城镇环境全面整治,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36个,占比85.71%,居全省第一;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县(市、区)实现全覆盖,省级卫生村创建成功率100%,居全省第一。

图1-4 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人口覆盖率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数据来源:嘉兴市统计局、《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

(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初步建立

1.城乡资金配置均衡程度较高

2020年,嘉兴市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54%,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0%,财政资金向农业倾斜程度很大。如图1-5所示,尽管财政支农资金占比每年会有波动,但是总体而言高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资金相对较多地向农业农村配置。所以用财政支农相对程度指标来衡量,嘉兴市城乡资金配置均衡程度较高。事实上,嘉兴市为进一步统筹城乡资金配置,成立了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工作专班,加强财政统筹能力,保障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顺利推进。有序推进专项资金分类清理,对跨部门、跨行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等问题,专项提交工作专班研究。

图1-5 财政支农相对程度

注:财政支农相对程度=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数据来源:嘉兴市统计局、《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

2.劳动力自由流动初见成效

嘉兴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率先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户口迁移制度,率先实行按居住地划分的人口统计制度。建成启用的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等人才创新平台,打响了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长三角全球科创项目集中路演等标志性活动品牌。创新制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嘉兴十条”“嘉兴乡村人才振兴十条”,建立健全引、育、留、用人才机制;在全国率先推行律师下乡,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等。

3.土地要素市场改革逐步推进

嘉兴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率先开展以农房搬迁集聚、宅基地复垦为主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率先实施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四百工程”,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