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祭赛国的“寻租腐败”——权力寻租的经济学分析
-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构西游记
- 牧野格桑
- 1652字
- 2025-03-29 19:29:41
各位看官,上回咱们聊了聊西梁女国的“逆向选择”,这回咱们继续西游记经济学之旅,说说第四十回,祭赛国的故事。这一回啊,咱们不讲金光寺的宝塔有多气派,也不讲和尚们有多冤,咱们来讲讲这祭赛国里隐藏的“寻租腐败”现象,以及权力寻租的经济学分析。
话说这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来到了祭赛国。这祭赛国原本是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好地方,但是,自从金光寺的宝塔失窃之后,整个国家就陷入了一片混乱。
一、祭赛国的“宝塔经济”
咱们先来看看这祭赛国的“宝塔经济”。这金光寺的宝塔,在祭赛国可不是一般的建筑,它简直就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是祭赛国的象征,也是祭赛国国王的“摇钱树”。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这宝塔里供奉着来自西方的宝物,这些宝物不仅价值连城,而且还能给祭赛国带来好运,保佑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每年都有无数的百姓和官员,带着大量的香火钱和贡品,前来祭拜。
这些香火钱和贡品,就成了祭赛国国王和金光寺和尚们的重要收入来源。他们靠着这座宝塔,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
可以说,这座宝塔,就是祭赛国的“GDP”,是祭赛国国王和金光寺和尚们的“提款机”。
二、“寻租”的开始
但是,这宝塔也不是白白就能带来财富的,它需要有人来管理,有人来维护,有人来“经营”。而负责管理、维护和“经营”这座宝塔的人,就是祭赛国的国王和金光寺的和尚们。
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对这座宝塔进行各种各样的“寻租”活动。
所谓“寻租”,就是指利用权力来获取额外的经济利益,而不是通过正常的生产活动来创造财富。简单来说,就是“靠权力吃饭”。
在祭赛国,国王和和尚们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把原本属于大家的财富,变成自己的收入。
三、五花八门的寻租手段
那么,祭赛国的国王和和尚们,都用了哪些“寻租”手段呢?咱们来扒一扒:
门票收费:要想进金光寺拜佛,可以,交钱!而且这门票价格,完全由他们说了算,想收多少就收多少,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香火钱分成:百姓们捐的香火钱,他们也要雁过拔毛,抽成一部分。至于抽多少,那就要看他们的心情了。
贡品截留:百姓们供奉的各种贡品,他们也会偷偷截留一部分,自己享用。反正这些贡品都是进贡给佛祖的,佛祖也用不着,他们拿一点,应该也没关系吧?
工程发包:金光寺的修缮工程,那可是一块大肥肉。国王和和尚们利用权力,把这些工程发包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从中收取回扣。
职位买卖:想当金光寺的住持?可以,拿钱来!只要你出的钱足够多,就算你是一个文盲,也能当上住持。
通过这些五花八门的寻租手段,祭赛国的国王和和尚们,轻轻松松地就赚得盆满钵满,过上了奢靡的生活。
四、“寻租”的危害
但是,这种“寻租”行为,对祭赛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百姓负担加重:为了给国王和和尚们提供“租金”,百姓们不得不承担更重的负担,生活变得越来越困苦。
社会风气败坏:在“寻租”盛行的社会里,人们不再注重勤劳致富,而是想方设法地利用权力来获取利益,整个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败坏。
经济发展停滞:由于大量的财富被用于“寻租”,而不是用于生产和投资,导致祭赛国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国家变得越来越贫穷。
社会矛盾激化:由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百姓对国王和和尚们的怨恨也越来越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了金光寺宝塔失窃事件的发生。
五、宝塔失窃的经济学
金光寺宝塔的失窃,看似是一起简单的盗窃案,但实际上,它反映的是祭赛国严重的“寻租腐败”问题。
那些偷走宝塔的妖怪,他们之所以要偷走宝塔,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喜欢那些宝物,而是因为他们对祭赛国的“寻租腐败”现象感到非常不满,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抗议。
可以说,金光寺宝塔的失窃,是祭赛国“寻租腐败”的必然结果。它就像一个导火索,点燃了长期以来积压在百姓心中的怒火,最终导致了祭赛国的动荡不安。
六、唐僧师徒的“反腐”
唐僧师徒来到祭赛国之后,他们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反腐”斗争中。他们帮助祭赛国国王找到了偷走宝塔的妖怪,揭露了金光寺和尚们的罪行,最终,使祭赛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咱们下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