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又现尸身

“快!随我去镇东头!”周正堂定了定神,声嘶力竭地吼道。一众衙役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整队出发,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清晨原本的宁静。

彼时,太阳虽已升起,却被厚重的云层遮蔽,散发不出一丝暖意。寒风如同刀子一般,刮过众人的脸庞,带来阵阵刺痛。周正堂坐在轿中,脑海里不断回想着镇西头河边那具无头尸体的模样,以及现场诡异的蛛丝马迹。他暗自思忖:“这镇东头又出现多具无头尸身,作案手法必定相同,凶手究竟是何目的?是复仇,还是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不多时,队伍抵达镇东头。众人顺着枯井围拢过去,一股浓烈刺鼻的血腥气扑面而来,熏得人几欲作呕。周正堂眉头紧皱,强忍着不适,凑近井口查看。只见井中,几具无头尸体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鲜血顺着井壁缓缓流淌,在地面汇聚成一滩触目惊心的血泊。

“快!把尸体打捞上来!”周正堂下令道。衙役们迅速找来绳索和钩子,小心翼翼地将尸体一具具从井中捞出。仵作早已候在一旁,待尸体摆放整齐,便立刻开始了细致的检查。

“大人,这些死者均为男性,死亡时间大致在昨夜子时前后,致命伤皆在颈部,被锋利利器一刀斩断头颅,手法干净利落,和镇西头那起案件如出一辙。”仵作检查完毕,起身向周正堂回禀。

周正堂闻言,面色愈发凝重,他在尸体旁缓缓踱步,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忽然,他注意到其中一具尸体的手指上有一道新鲜的划痕,与镇西头那具尸体上的划痕极为相似。“这绝非巧合!”周正堂心中笃定,“两起案件必定出自同一凶手之手。”

就在这时,一名眼尖的衙役指着尸体旁边的地面,大声喊道:“大人,这里有脚印!”周正堂快步走过去,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脚印杂乱无章,深浅不一,似乎凶手在作案后曾慌乱逃窜。周正堂顺着脚印的方向望去,只见脚印一直延伸到不远处的一条小巷。

“追!”周正堂果断下令。衙役们迅速沿着小巷追去,周正堂和仵作紧随其后。小巷狭窄幽深,两侧的墙壁爬满了青苔,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息。众人小心翼翼地前行,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追出一段距离后,脚印在小巷的尽头突然消失。眼前是一座废弃的宅院,大门半掩着,在寒风中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进去看看!”周正堂说道。衙役们手持兵器,小心翼翼地推开大门,一股浓重的腐肉味扑面而来。院子里杂草丛生,杂物散落一地,仿佛许久无人踏足。

就在众人四处搜寻时,一名衙役在院子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把带血的斧头。斧头的刀刃上凝结着暗红色的血迹,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周正堂接过斧头,仔细端详,发现斧柄上刻着一个模糊不清的标记。

“把这斧头带回去,让师爷仔细研究。”周正堂吩咐道。随后,众人在宅院里又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搜查,却再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回到县衙,周正堂立刻召集师爷和衙役们商议案情。大堂内气氛凝重,众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阴霾。师爷捻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大人,这两起案件作案手法残忍且相似,凶手必定是个惯犯,而且对清平镇的地形十分熟悉。咱们必须尽快查明死者的身份,从他们的人际关系入手,或许能找到突破口。”

周正堂点头表示赞同,说道:“立刻派人调查这些死者的身份和近期行踪,同时走访周边百姓,询问是否有人在案发当晚见过可疑之人。另外,加强对全镇的巡逻防控,防止凶手再次作案。”

衙役们领命而去。周正堂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暗自思忖:“这凶手如此猖獗,背后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定要尽快揭开真相,还清平镇百姓一个公道。”

然而,就在众人紧锣密鼓地展开调查时,又有噩耗传来。一名衙役慌慌张张地跑入大堂,声音颤抖地禀报道:“大人,镇南头的破庙里……又发现了一具无头尸体!”

周正堂闻言,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和无力感。这接二连三的无头命案,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也让他意识到,这将是一场艰难无比的较量。

“走!去镇南头!”周正堂咬着牙说道。他深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凶手仍在逍遥法外,随时可能再次作案。而他,必须争分夺秒,揭开这一系列无头命案背后的真相,拯救清平镇于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