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狗尾续貂:弹词《义妖传后集》、小说《后白蛇传》

弹词《义妖传后集》写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之后的故事,小说《后白蛇传》是梦花馆主据其“译”成的。《义妖传后集》与《后白蛇传》属于“续传”,由于作品思想庸俗、腐朽,格调不高,叙事拙劣,故而没有很大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其失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随着时代的进步,白蛇传改写必须摒除封建礼教观念,树立现代文明意识。本节将以小说《后白蛇传》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小说《后白蛇传》共十六回:脱胎、思凡、假冒、驱妖、封王、产子、归国、报信、征妖、下狱、订婚、请母、照鉴、降魔、赐爵、升天。

《后白蛇传》的情节大致是:如来认为白娘娘、小青皆与许仙有未了姻缘,于是要她俩下凡与许仙重续旧好。千年狐精胡媚娘与青蛙精变作白、青模样,许仙被迷惑。白、青依如来的金函行事,打败胡媚娘,夫妻重聚,小青做了偏房。大奸臣仇练陷害许梦蛟,要他出使北番连罗麻,许梦蛟经历一番磨难后完成使命。胡媚娘与蜈蚣精在凤凰山兴兵作乱,共谋报仇。小青生下一子,取名梦龙,随九天玄女娘娘学道。仇练再次公报私仇,保举许梦蛟带兵讨伐胡媚娘等妖孽。许梦蛟不幸被妖兵包围,紧要关头,许梦龙赶来,剑斩蜈蚣精。胡媚娘变作白娘娘模样来战,梦蛟与梦龙不能辨别真假,于是派人去杭州探听母亲情况,暂时休战。仇练诬告许梦蛟母子造反,许梦蛟被押在京城天牢。许梦龙找仇练理论,被其押在花园。仇练独生女绣凤在丫鬟春兰的陪同下释放许梦龙,和他私订终身。梦龙到杭州后请来白、青,天子了解了事情真相,释放梦蛟,并派白、青兴兵平妖。白、青打败胡媚娘,率众凯旋,许仙全家得到封赏,荣归故乡;许仙途中落水被河伯换去凡胎。梦龙与绣凤成婚,并纳春兰为妾,许、仇两家合好。白、许、青享尽荣华富贵,经法海劝说去参见如来,修真学道。许家相继产下三个公子,长大后金榜题名,香火不绝,梦蛟、梦龙则白日飞升成仙。

《后白蛇传》的格调不高,作者完全被封建礼教观念所支配,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对传宗接代、男人同时拥有妻、妾现象津津乐道。小说充斥着定数、因果报应等观念,以享尽荣华富贵、得道升仙等“大团圆”情节收场,这不仅表明作者缺少对悲剧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更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庸俗。

为白蛇传写后续,反映出中国民众的大团圆的心理:“白娘子、许仙飞升,不再能过甜蜜的夫妻生活;许梦蛟中状元,奉旨完婚,也难事天伦之乐。中国下层社会的老百姓在洒泪之余,意犹未惬,总希望白氏夫妇能苦尽甘来。于是有民间艺人鉴于白蛇传故事的巨大影响和老百姓喜爱悲喜剧的心理,又创作了弹词《义妖传后集》两卷十六回。”[65]小说《后白蛇传》对弹词《义妖传后集》稍加变化,作者的改编动机依然是迎合中国民众的大团圆心理,故而主题思想、格调并未改变。

小说明显歧视女性,“香火”观念十分浓厚,带有因缘果报色彩。仇练是大奸臣,故而“天不佑助,膝下无儿”,只生下一个女儿。许家生下的都是儿子,两房有三位贤公子,十分聪俊,“皆因白氏娘娘积下的阴德,子孙兴旺,瓜瓞绵长。青娘也得靠福,子贵夫荣”。[66]为了使许、陈联姻,小说设定陈连、陈达的夫人都生了女儿,仇练前来祝贺,陈氏弟兄齐答道:“不敢!不敢!两房共生三女,虽则聊胜于无,终究是别人家的。”[67]

许仙纳小青为妾、许梦龙纳春兰为妾的情节,完全是满足于男性对女性的占有欲,毫不顾及女性的感受和尊严。白娘娘与许仙二十余年后相逢,白娘娘为践行“三七分”诺言,当晚就暗示小青与许仙同房,许仙不明就里,打发小青走。白娘娘“眉头一皱,假作不快活的样子”“面带霜色”,谎称自己受了风寒,坚持要小青陪许仙。许仙本来深爱小青,以前只是害怕白娘娘吃醋,不敢与小青勾搭;这次白娘娘主动让二人成婚、同房,许仙“可称为受宠若惊,哪有不愿意之理”[68]。小青则假意推却,要白娘娘和许仙同房,不肯夺爱。婚后三人生活和谐幸福,“七分”代表了正室的权力和地位,“三分”就是对丫鬟的恩宠。爱情是排他的,小说没有写出女性深刻的个人感受,完全是以男性占有的眼光来看待男女之间的关系: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性则成为男性的玩物。许梦龙、绣凤、春兰的关系也是如此。

小说以很大的篇幅来写仇练与许梦蛟的斗争,而其斗争显得庸俗,仅仅是因为仇练丢失宝物引起,将政治斗争简单化、庸俗化。小说明确说仇练是“当朝赫赫的大奸臣”,然而仇练除了藏匿番邦的贡品外,并无其他危害朝廷、黎民的行为,况且他昔年因平蛮有功,官封平番王之职。小说指明仇练公报私仇,要许梦蛟出使番邦、平定叛乱,但是这不足以认定仇练居心叵测,事实上许梦蛟确实“不辱使命”,若换他人或许难以担当大任。许梦蛟下狱虽与仇练有关,然而主要原因是许梦蛟休战,若许梦蛟派许梦龙回杭州及时查明虚实,则不会有牢狱之灾。仇练与许梦蛟的斗争最后和解,许梦龙与仇练之女成婚,许、仇两家成为姻亲,这岂是政治上的忠奸斗争?若是,许家岂不是同流合污了?

《后白蛇传》与《前白蛇传》一样,依然充斥着因果报应、定数。比如,仇练公报私仇,保举许梦蛟出使番邦,作者议论说:“不料灾星未退,还要受一番磨折,才得官居极品,享受荣华。这也是天数注定的。”[69]

《西湖三塔记》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时间都是南宋,前者是宋孝宗淳熙年间,后者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而弹词《义妖传》《义妖传后集》,小说《雷峰塔奇传》《后白蛇传》等的故事时间是元朝。段怀清说,梦花馆主的《前后白蛇传》“更干脆,根本回避了传说发生的具体时间”[70]。《前白蛇传》的故事时间不明确,但是《后白蛇传》中故事时间是明确的——元朝,“元营中得报”一句就揭示了故事时间。

弹词《义妖传》《义妖传后集》,小说《雷峰塔奇传》的故事时间发生变化,或许是因为这几部作品的作者担心“文字狱”,元朝相对于宋朝来说,更易为清朝统治者所接受。小说《前白蛇传》《后白蛇传》虽然改编于民国,不再有文字狱之忧,然而作者是根据弹词本稍加修改的,故而未对时间做改动。小说《后白蛇传》夹杂着汉族与少数民族对政权的争夺,胡媚娘在凤凰山兴兵作乱,她变作白素贞模样,对许梦蛟说:“你须及早觉悟,快快与做娘的合为一路,杀进京城,另立帝主,还我大汉的河山!”[71]

小说《后白蛇传》的人物极多,白娘娘、小青性格并无变化,娶小青为妾的情节使得许仙显得“好色”,对爱情不够忠贞,表明他并非是独爱白娘娘,而是早就对小青有欲望。许梦蛟精忠报国,不辱使命。许梦龙为小青所生,聪明异常,跟随九天玄女娘娘,助许梦蛟平定叛乱。陈伦清正廉明。仇练则是大奸臣,但是小说对其“奸”描写得不充分,后来他与许家和解,皆大欢喜。

弹词《义妖传》前后集不能上下呵成一气,情节上存在极大的矛盾,主要原因在于《前白蛇传》的“仙圆”对于人物的结局交代得十分清楚,许仙在金山寺坐化,白娘娘被放出雷峰塔,超升仙界,小青被放出宝瓶后回到北玄山修成正果。这样的结局使得写白蛇续传成为不可能之事,如梦花馆主所说:“照这般说来,凭你有生花妙笔,如何写得下去!即使勉强接续,也难免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了。”[72]这也是弹词《义妖传后集》取名“后传”而不取名“续传”的原因。弹词《义妖传后集》的缺点诸多,就如梦花馆主所云:“错误迭出,姓名互异,穿插事实,无中生有,用笔僵硬,不能自圆其说。”[73]梦花馆主的小说《后白蛇传》与弹词《义妖传后集》内容、情节基本相同,只是在不甚合理之处做些修改。梦花馆主注重前后传的浑然一体,在改编前传时为写后传做下铺垫,留下余地,因此与弹词《义妖传后集》相比,小说《后白蛇传》前后承接相对来说比较自然,情节上能够自圆其说。最重要的修改就是在小说《前白蛇传》“祭塔”时,便告结束,删去“仙圆”一回,给人物命运的变化留下余地:许仙因尘缘未了而还俗,白娘娘、小青灾难已满,各自被放出,参见如来,如来念她们与许仙尚有孽缘未了,于是令她俩下山与许仙重聚。

小说《后白蛇传》叙事极为拖沓,在无关宏旨的地方泼墨过多,絮絮叨叨,比如小青如何产子、白娘娘如何照料等。

小说《后白蛇传》在叙事上与小说《前白蛇传》有相同的缺陷——大段大段地议论,将唱本与改写后的小说做比较。比如“报信”中就许梦蛟和陈伦的谈话,作者议论说:“这一番问答的话,虽不十分重要,原书却与《前传》不合,难免阅者指摘。故由在下删改,较为妥当些。哈哈!在下简直做了圆谎先生了!”[74]

第四回“驱妖”,对于白娘娘的诉说,作者议论道:

若照着原书叙述,如何做妻的为你受尽苦楚,如何做妻的为你险丧性命,一样一样的细诉苦情,在唱本里还不惹厌,如今变了说部,也是这般译下去,好比一桶水倒出倒进,有什么趣味呢?还有一说:这段救夫情节,说得白娘娘太觉软弱,动不动下泪叹气,大有一筹莫展的样子,亦有些儿不对。所以我又删改了一下子,只不把本意失去就算了。[75]

第四回“驱妖”,白、青、许三人游玩西湖十景,作者议论说:

我若照着原本唱篇直译,再将西湖十景,一样一样地叙述,纵然点缀分明,也觉得重复可厌。因为上段书里,胡媚娘玩景思凡,早经说过的了。况且此次祭墓而来,无关重要,只算得连带文字,还是少说几句的为妙。但是娘娘今日随夫祭塔,重到湖塘游玩,未免有今昔之感。人情大抵如斯,所以我提及往事,也其是回顾《前传》的笔意,理上说得过去的。[76]

第五回“封王”,以大段文字解释前后传中的陈彪即是原唱本中的李君甫。

只有一句话,我好似骨鲠在喉,不得不表白出来。你道为了什么,其实是很可笑的。《前传》里做捕役的陈彪,是许仙的姊夫,后来许大娘与白娘娘指腹联姻,生了女儿碧莲,配与梦蛟,陈彪当然是岳父了。这一段情节,谅必看过《前传》的,还没有忘怀呢!如今这部《后传》里,细细将原唱本查看,不见了陈彪,却变做了李君甫。起初我译的人也弄不清楚,不料续书的健忘到如此地步。及至考求其中的事迹和两下的称呼,分明陈彪即是李君甫,李君甫就是陈彪。前后判作两人,连姓名也不合,岂不是荒天下之大唐吗?所以我译本中仍改为陈彪,把李君甫除去,免得前后有不符的弊病。但恐看过原书的,不明此意,反道我译错了,故而我申明这几句。不过也有一说:或者君甫两字,是陈彪的别号,也未可知。他只将姓氏弄错,还算不得十分荒谬呢!好在传奇小说,无从考据,只求委婉动听,前后贯串,或是或非,在所不计,马马虎虎地过去,就是我译错了,也要阅者原谅则个。[77]

朱眉叔批评小说《后白蛇传》“姓名互异”,并无道理,实际上,“姓名互异”是梦花馆主批评弹词《义妖传后集》把“陈彪”改为“李君甫”的,梦花馆主对此大为不悦,用大段的文字予以嘲讽。而梦花馆主的《前白蛇传》与《后白蛇传》中,许仙的姐夫都叫“陈彪”,故而《后白蛇传》基本不存在“姓名互异”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小说《前白蛇传》中的钱塘知县周士杰,在小说《后白蛇传》中变为“陈伦”,梦花馆主已在文中予以说明,因其无关轻重,故而依照弹词本未加修改:“依据本传里说,陈伦初任钱塘县,后升苏州府,好像《前传》里的周士杰。先做钱塘时,因库银一案,将许仙徒配姑苏。及至昆山盗宝事发,告到吴县堂上,这县官也就是他。……好在周士杰非比陈彪,陈彪误作李君甫,断然不可,我在上回早经说明。如今这个陈伦,并不是许仙的亲戚,无关重轻,恕我不再更改了。”[78]再如《前白蛇传》中的昆山公子姓顾名连,表字锦云,在《后白蛇传》中变为“顾蕙兰”,亦属无足轻重,况且同姓顾,而且“蕙兰”是其官名。


[1]严格地说小说《前白蛇传》和《后白蛇传》还称不上改写,梦花馆主只是根据弹词《义妖传》和《义妖传后集》稍加整理而成,将弹词转化为小说的形式,剧本的主旨、人物形象没有任何变化,情节基本也没有变化,只是根据小说题材和写续传的需要稍做处理,梦花馆主在小说中常常说是自己“译”的。

[2]两卷十六回,写作时间不详,上海受古书店1928年曾印行。

[3]李昉等编:《太平广记》(第10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3750—3752页。

[4]戴不凡:《试论“白蛇传”故事》,《文艺报》1953年第11号。

[5]戴不凡:《试论“白蛇传”故事》,《文艺报》1953年第11号。

[6]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页。

[7]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页。

[8]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26页。

[9]聂心汤、虞淳熙纂修:《(万历)钱塘县志》(不分卷),明万历三十七年修,清光绪十九年刊本。

[10]石昌渝校点该话本时,在“情”与“愿”之间断开:“我今丈夫又无情,愿将身嫁与宣赞”(洪梗编:《清平山堂话本》,石昌渝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1—32页)。傅惜华的校点也是如此(傅惜华选注:《宋元话本集》,四联出版社1955年版,第26页)。然而,在“情”与“愿”之间断开,句子的意思就发生根本变化——白衣妇人的丈夫还活着,只是对她“无情”,冷落她,她才提出与奚宣赞成婚。朱眉叔就持这样的观点:“现在我丈夫又无情,我愿意嫁给你”(朱眉叔:《白蛇系列小说》,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6页),计文蔚也持这种观点(计文蔚:《试论黄图珌的〈雷峰塔传奇〉》,《戏剧艺术》1993年第4期)。笔者认为:不能在“情”与“愿”之间断开,“情愿”是作为一个词出现的——在宋元之前这个词就已经出现,比如唐代诗人李群玉在《龙安寺佳人阿最歌》(之三)中就有“情愿”一词:“若教亲玉树,情愿作蒹葭。”笔者以为应该这样理解:白衣妇人没有丈夫——“我今丈夫又无”,她是个寡妇。从故事情节来看,白衣妇人的丈夫始终没有出现——符合“无”的意思。白衣妇人杀人成性,“新人”来到就杀掉“旧人”,十分冷酷,她怎么会责备丈夫无情?杀掉“旧人”也符合丈夫“无”这一事实。正是因为丈夫“无”,故而她提出与奚宣赞成婚,这合情合理。若丈夫还在,南宋时封建礼教严重地束缚着人们,她岂能擅自成婚?就算她性淫,不顾封建伦理道德,可是奚宣赞“不好酒色”,岂能擅自与有夫之妇成婚?况且,白蛇是寡妇,与后来白蛇传作品中的身份一致。

[11]张恨水:《白蛇传·序》,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2页。

[12]傅惜华:《宋元话本集·导言》,四联出版社1955年版,第26页。

[13]戴不凡:《试论〈白蛇传〉故事》,《文艺报》1953年第11号。

[1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1页。

[15]王蒙:《〈白蛇传〉与〈巴黎圣母院〉》,《读书》1989年第4期。

[16]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52页。

[17]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0页。

[18]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46页。

[19]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59页。

[20]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43页。

[21]程颢、程颐:《二程集》,上王孝焦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01页。

[22]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0页。

[23]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2页。

[24]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0页。

[25]方成培:《雷峰塔传奇·水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

[26]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4页。

[27]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39、440页。

[28]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58页。

[29]钟嗣成、贾仲明:《新校录鬼簿正续编》,浦汉明校,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63页。

[30](明)祈彪佳《远山堂曲品·具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第104页。

[31]黄图珌:《伶人请新制〈栖云石〉传奇行世·小引》,黄图珌撰《看山阁集六十四卷南曲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17冊,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641—642页。

[32]黄图珌:《看山阁乐府雷峰塔》,傅惜华编:《白蛇传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82页。

[33]黄图珌:《看山阁乐府雷峰塔》,《白蛇传合编》,(台北市)古亭书屋1975年版,第641页。

[34]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语丝》周刊第1期,1924年11月17日。

[35]现存本曲谱已不全,阿英的《雷峰塔传奇叙录》中对其有详细的内容记录,本小节资料主要来自阿英的《雷峰塔传奇叙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

[36]阿英:《雷峰塔传奇叙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页。

[37]黄裳:《西厢记与白蛇传》,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第43页。

[38]董春风对白蛇传的产生与流变做了概括,却出现几处错误:“《白蛇传》是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大概是从唐代萌芽(《太平广记》中无名氏的《白蛇传》)……明人陈六龙编有《雷峰塔传奇》;清代有黄国珌的《雷峰塔传奇》,方成培的《雷峰记》,陈遇乾的《义妖传》。”(董春风:《对人心的拷问与探索——评李锐的长篇小说〈人间:重述白蛇传〉》,《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太平广记》中关于白蛇传的篇名并不叫《白蛇传》,而叫《李黄》,声称出于唐朝谷神子的《博异志》,而今本《博异志》中并无此篇;明代陆楫等人辑录的《古今说海》中收录了此文,名为《白蛇记》,未标明撰写者。把《李黄》(《白蛇记》)看作白蛇传的萌芽并不确切,本书第一章已论述之。陈六龙撰有《雷峰记》,非《雷峰塔传奇》。黄图珌著有《看山阁乐府雷峰塔》,论者把“黄图珌”误写为“黄国珌”。方成培著有《雷峰塔传奇》,非《雷峰记》。

[39]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以下本书引用的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和方成培的批语均出自该书,因该书未标明页码,故无法加以明确的页码注释。读者可参见该书的“超星读秀”电子文本。

[40]黄裳:《西厢记与白蛇传》,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第43页。

[41]黄裳:《西厢记与白蛇传》,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第43页。

[42]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

[43]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

[44]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

[45]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42页。

[46]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93页。

[47]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61页。

[48]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页。

[49]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86页。

[50]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43—44页。

[51]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65页。

[52]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34页。

[53]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45页。

[54]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50页。

[55]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52页。

[56]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54页。

[57]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42页。

[58]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74页。

[59]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96页。

[60]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98页。

[61]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73页。

[62]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84页。

[63]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43页。

[64]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37页。

[65]朱眉叔:《白蛇系列小说》,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6页。

[66]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307页。

[67]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307页。

[68]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48页。

[69]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72页。

[70]段怀清:《中国四大爱情传奇》,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16页。

[71]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78页。

[72]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29页。

[73]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29页。

[74]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65页。

[75]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46页。

[76]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54页。

[77]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50页。

[78]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