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理学思想史研究基本现状

创建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学,最重要的核心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辩证综合的地理思想”。所谓辩证综合的地理思想,就是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为哲学基础,充分吸收经验实证地理学的合理内核和原始综合地理思想,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地球表层这个自然—人类社会复杂综合体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的综合的地理思想。促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辩证综合的地理思想”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对已经形成和尚待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思想的全面整理和系统阐释。

很多优秀的地理学家历来关注中国地理学发展,完成了较为丰富的学术论著,其中不乏关于地理思想方面的阐述。这些学术论著的特点在于:第一,关于“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这一时期的“地理思想”的详细论述的成果尚少;第二,阐述“分支”地理学发展的论著较多,而阐述“整体”地理学发展的论著较少;第三,关注较多的是地理“具体”知识而不是地理“思想”知识;第四,已有“地理学家个体”的地理思想的研究而尚无“地理学家群体”的地理思想的研究;第五,关于地理“实际应用”的阐述较多而关于地理“本身发展”的阐述较少;第六,虽然已有关于地理思想的论述,但关注的仅是地理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应用”,而没有论述地理思想的“形成背景”“完善过程”和“实践检验”。这些学术论著为从事我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发展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必要基础。

很多优秀的中国地理学家以大量的地理科学实践为基础,在不同的分支学科和不同的认识层次上,形成了“地理综合体与地球陆地表层思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协调共生思想”“T型结构与区域发展思想”“地域分异与地理区划思想”“资源节约与经济发展思想”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思想”……“成熟的但未系统阐释的地理思想”和“虽然处于萌芽状态但非常先进的地理思想”。他们的地理思想是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或因年事已高而无充足的精力,或因科研任务紧迫而无充足的时间,或因谦虚谨慎而不想论述自己的地理思想等诸多原因,没有全面阐释他们自己的、来源于地理科学实践的地理思想。同时,一些已经仙逝的地理学家如黄秉维、周立三、周廷儒、林超、胡焕庸、李旭旦、谭其骧、史念海、李春芬……的地理思想在他们生前也没有得以全面阐释。无法或很难全面整理和系统阐释他们的地理思想——不仅包括地理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应用”,而且包括“形成背景”“完善过程”和“实践检验”——这已成为中国地理学思想的憾事。再者,对于尚健在但年事已高的老地理学家们的地理思想的全面整理和系统阐释也成为迫在眉睫的抢救性研究工作。

这些优秀的地理学家,因正承担着为国家或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服务的重大任务而尚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系统地研究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的地理思想。他们期待有较好的地理学理论基础、一定的实证研究经历和比较坚实的科学哲学基础的地理工作者对此进行系统研究。

我们在进行一定的地理实证研究和掌握科学哲学的基础上,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的地理思想问题。根据考察和评价科学思想的一般原则,从元地理学等角度,我们逐渐形成了研究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