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学思想史:通论和年表
- 潘玉君
- 1360字
- 2025-04-25 19:31:50
第一节 地理学思想史研究基本意义
“经历了原始综合与经验实证两个阶段,而目前正酝酿着向辩证综合阶段发展”的地理学,在科学认识和系统调控因人类谋求自身福祉活动中所出现的诸多综合性和区域性偏差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的地理学如何才能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在地理学理论等方面的差距,努力在21世纪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学呢?
“地理思想”是人类通过地理活动反映“既有的”地理世界图景和建设“将有的”地理世界图景的驱动力的科学思想。它在地理科学认识活动中,成为地理科学假说和地理科学理论产生、形成、阐释和理解的最一般的概念框架和信念基础。它制约着地理科学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影响着地理科学方法的形成及其发展方向,对地理科学理论的构成起到了指导作用,影响着社会对科学价值的评价。所以,第一,地理思想是更重要的、更基础的地理科学知识,是形成有国别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学的必要条件;第二,地理思想研究是高于各分支学科具体科学原理和方法的层次上,对地理学的普遍性理论和方法论加以概述、总结和演绎开拓的研究;第三,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思想是创建出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学必要条件。
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地理学在纵向继承中国地理学传统、横向吸收外国地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其他诸多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而与此相背,中国地理学在学科发展方面尚显不足,尚未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学。这显然与我国地理资源异常丰富、地理应用成就显著、优秀地理学家众多、国家鼓励学科创新和各级政府急需地理科学支持等方面的情况极不协调。究其原因,主要是尚未完全形成或尚未系统阐释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思想。而怎样才能尽早促成或系统阐释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思想呢?
“科学不是哪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历史性的积累和发展的结果”,“知识成果形式表现出更强的实践性”的中国地理学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几代地理学家运用和发展了近现代地理知识,促进了继承中国优秀传统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成熟地理思想或萌芽地理思想的形成。这些地理思想是创建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地理学的最宝贵财富。所以,对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的地理思想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阐释,是促成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思想尽早形成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工作。
20世纪初叶以来,受“哲学分析思想”等影响,中国地理学的整体发展与分支学科发展之间有很大的不平衡性,整体发展远落后于某些分支学科发展。这导致了中国地理学整体的“空心化”。这种“空心化”不利于在21世纪创建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学。所以,对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的研究也应避免强调地理分支学科而弱化地理学整体的倾向,这是本书为什么是研究地理思想而不是研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其分支学科的地理思想的原因。本书所指的地理思想,不仅是“各种具体的地理思想的集合”,而且是在其基础上的系统——系统的地理思想。
因此,对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的系统研究,对促进“辩证综合的地理思想”的形成、对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学的创建和促成地理学完成由“自发发展”到“自觉发展”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